中國商務部日前對進口自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的聚甲醛(POM)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美聯社檔案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商務部公告,對進口自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的聚甲醛(POM)產品,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引發國際關注,《日經亞洲》對此整理出5大重點。
第1,什麼是POM?
根據報導指出,POM為熱塑性的工程塑膠用於小齒輪、刀柄、緊固件等工程零件,可以部分取代銅、鋅、錫、鉛等金屬材料,常用於汽車配件、電子電器、工業機械、醫療器具、運動器械、建築建材等,是支持重要產業的重要材料,因此中國一直鼓勵國內自行生產。
第2,中國為何發起調查?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告,這次對POM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是按照中國2022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16條規定的法律程序進行的,而世界各國政府採取反傾銷措施的情況並不少見。
這起事件是根據多家公司代表中國POM產業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審查後決定自2024年5月19日起開始立案調查。期限為明年5月19日前,特殊情況可延長6個月。
第3,為什麼是在這個時間點發起?
《日經亞洲》指出,對於發起的時間點,真正的原因和意圖尚不清楚。但值得注意的是,6家中國公司於4月22日聯合提交了調查申請。
雖然中國在周日採取此類行動並不罕見,但因為這種聲明發生在520總統就職典禮前夕,且在就職典禮當天,中國商務部還決定將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eneral Atomics Aeronautical Systems)、美國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s)和波音防務(Boeing Defense, Space & Security)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報導指出,中國歷來出於政治原因,並將商業相關措施武器化並不少見,先前中國就曾禁止從台灣進口鳳梨,以及向日本出口稀土。
而這起POM反傾銷事件不只有台灣,還擴大到日本、美國和歐盟公司,中國央視旗下社群媒體帳號為此指出:「中國實際上有足夠的反制措施,來報復歐洲在各種形式上加大力度的反補貼調查。」
第4,哪些公司受到影響?
被點名的公司包括美國化工廠塞拉尼斯(Celanese Chemicals),日本Polyplastics、旭化成(Asahi Kasei)、三菱瓦斯化學(Mitsubishi Gas Chemical,MGC),台灣台塑(1301)。
三菱瓦斯化學公關發言人指出,如果中國反傾銷措施真的實施,對公司業務將產生一定影響。
Polyplastics母公司大賽璐(Daicel)的發言人則預計,潛在反傾銷關稅的影響將有限;旭化成則認為,調查的影響並不大。
台塑則表示將配合調查,強調並無傾銷情事,會努力把衝擊降到最低,至於POM產品目前僅占台塑營收1%。
第5,哪些中國企業將從中受益?
提起訴訟的6間中國公司分別為雲南雲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封龍宇化工有限公司、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內蒙古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在這件事發生後,週一(20日),雲南雲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股價在上海市場上長了3%,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的全資擁有有者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在上漲了6%。
根據中國商務部指出,上述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商務部的初步審查,申請人共聚聚甲醛產量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占同期中國同類產品總產量50%以上,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和第十三條有關中國大陸產業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的規定。
1位不具名消息人士表示:「我認為這可能是為了保護中國自己希望培育的產業所做出的反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