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北京政策急救 分析師:規模太小 不足以結束房地產危機

2024/05/20 10:18

分析師表示,北京最新的一系列急救措施規模太小,不足以結束延燒近3年的房地產危機。(法新社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上週五(17日)祭出至今最雄心勃勃的房市刺激措施,承諾為國有企業提供貸款,希望藉此促進空屋銷售。但這項行動仍不被看好,分析師表示,一系列措施的規模仍太小,不足以結束這場延燒近3年的房地產危機。

《彭博》報導,中國新房銷售在過去幾個月加速下滑,家庭愈來愈傾向在二手市場交易,這導致未出售的房屋和閒置土地達到近年最高水位,阻礙新建案的建設,並可能導致包括大型國有企業在內的開發商出現更多違約事件。

上週五(17日)宣佈的一系列計劃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3000億人民幣(420億美元,約新台幣1.34兆元)貸款,將提供貸款支持國有企業買入已完工但尚未售出的新屋。

經濟學家仍認為,這項措施帶來的影響規模有限,並擔憂相關行動可能無法完全落實。官員表示,央行的計劃可以激勵銀行貸款50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23億元),這預計只能解決一小部份問題,根據預估中國空置公寓價值可能高達數兆人民幣。

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格林(Rory Green)表示,這項貸款「遠遠不足以緩解開發商的財務壓力」,並提到,商業貸款機構是否參與這項計劃,將限制資金部署的速度和效率。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經濟學家則在報告中寫道,任何能改變規則的住房寬鬆措施,都可能需要祭出比至今為止更多的資金,先前研究表明,待售房屋庫存要恢復到2018年前的水位,將需要7.7兆人民幣(約新台幣34.4兆元)。

鼓勵地方政府向開發商購買未使用土地的計劃也面臨挑戰,許多地區目前財政緊張,官員在17日的記者會上也警告,這類行動不應該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新興市場經濟學家沃爾夫(Adam Wolfe)表示,目前仍不清楚地方政府是否願意為土地支付「接近開發商付出的價格」,如果開發商必須認列損失,那麼他們可能會面臨到一些償還能力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現金流問題。

貸款機構已經將抵押貸款利率降至歷史低點,並且可能不願進一步下調,保爾森基金會(Paulson Institute)研究員宋厚澤(Houze Song)表示,降低抵押貸款利率以刺激銷售,這對於房屋需求較多的大城市可能有效,但對於利率已經「砍到見骨」的小城市則沒效。宋厚澤認為,新政策可能會刺激未來幾個月的房地產銷售,但長線來看,是否足以扭轉頹勢仍令人懷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