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學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製造重鎮 面臨這項「嚴重問題」

2024/05/18 06:51

《經濟學人》報導,停電問題一直困擾著台灣。(彭博)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針對台灣的能源發展,準總統賴清德希望在2030年將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提高到30%,計畫2050實現淨零轉型的永續目標。不過《經濟學人》報導,停電問題一直困擾著台灣,生產全球60%以上先進半導體的台灣,有辦法避免能源緊縮嗎?

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任後,誓言要同時減少碳排,並逐步淘汰在當時約占台灣總發電量12%的核電,文章指出,雖然這項任務在意識形態上具有意義,但卻似乎出現派別鬥爭。

知名能源經濟學者梁啟源估計,2017年至2022年間,規劃中的風電項目中只有4分之1按計畫進行。與此同時,旨在供應台灣一半電力的液化天然氣(LNG)的建設,卻跟不上計劃。

在2022年中國實施實彈演習,模擬對台灣進行經濟封鎖後,人民對液化天然氣的依賴擔憂開始增加,開始有人認為,應該要重啟核電廠,啟動2014年因爭議開始封存的核四廠。

文章指出,台灣過去7年發生3次大規模停電,還有一些較小的停電。其中2022年的1次大停電,導致超過500萬戶家庭停電,當時半導體、石化和鋼鐵企業更損失超過新台幣50億元。

一些專家認為,台灣政府並沒有為台灣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半導體等電力密集產業的電力需求,量身制定供應計劃,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電子產品製造類產業,消耗了台灣至少37%的電力。而專家指出,台灣的電網多集中在中南部,但實際上北部需要得更多。

報導表示,賴清德說他將研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方法,甚至暗示他可能對核電持開放態度。不過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葉宗洸指出,即使重新啟動老化的核電廠,也需要約3年的時間才能啟動並運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