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今年起推動晶創台灣方案,10年投3千億元,7日推動辦公室成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中)、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台灣AI晶片聯盟會長盧超群(左1)、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左2)、辦公室代理執行長闕志達(右1)等人揭牌。(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國科會晶創台灣方案從今年起將10年投入3千億元,要以半導體跟生成式AI為核心,帶動百工百業發展,今(7日)推動辦公室揭牌,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指出,地緣政治重組,台灣是可信賴的科研夥伴,台灣可用未來15年半導體優勢加成發揮,育才留才攬才之外,去年全球喊台灣+1,未來台灣很好,+N都沒問題。
國科會113年起推動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10年要投入3千億元,將台灣半導體優勢結合生成式AI,帶動全產業創新,打造下一世代科技國力,今晶創台灣推動辦公室揭牌,鄭文燦等人與會。
鄭文燦指出,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當時向蔡英文總統報告,台灣半導體產業至少還有15年優勢,提出各種規劃,並向行政院長陳建仁提出10年3千億元的晶創台灣方案,陳院長沒有皺眉頭,認為此事重要,但目前台灣透過AI硬體賺很多錢,未來希望朝向應用產品方向,如今晶創辦公室掛牌是新的里程碑,將結合國內各大半導體學院來育才攬才留才。
鄭文燦還說,台灣應將15年優勢加成發揮,國際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重組,台灣是可信賴的科研夥伴,而IC設計跟AI產業是搬不走的,如同台灣醫療產業也搬不走,半導體也搬不走,去年各國都在喊台灣+1,但沒有半導體優勢,台灣+1也沒用,如果台灣發展很好,「+N也沒關係」,盼晶創台灣開啟半導體產業第二個旅程。
吳政忠說,最近幾年台灣半導體才被全世界看見,但這是眾人過去3、40年努力,而居高思危,加上ChatGPT出爐,全球指標大國都「跑起來」,台灣有很大機會,要將產業知識佈局到IC設計,晶創台灣則是基礎建設,而人才不足更要從國外引進,首個海外培訓基地就放在捷克布拉格,更重要是新創,不止台灣還有國際新創,如此便可吸引國際資金,讓台灣半導體繼續貢獻。
晶創台灣辦公室代理執行長闕志達說,辦公室分產業創新、新創培育、關鍵技術、海基人培等4大領域,任務將觀測與研析各國及大廠布局,滾動調整策略規劃,後續更將設立晶創聯盟,完成產官學研互動與資源整合,並強化國內科技產業生態系發展。今年預算120億元,鄭文燦說,明年預算將再擴大,逐年達10年3千億元目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