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佈財報,業績結果並不像分析師先前預期的糟,同時宣佈了11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科技大廠蘋果(Apple)週四(2日)公佈最新1季財報,營收表現、財測不像分析師先前預期的糟,並宣佈了1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56兆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這是蘋果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帶動股價在盤後交易大漲6%。
《路透》報導,蘋果公佈的財報顯示,Q2營收下滑4%,來到908億美元(約新台幣2.94兆元),超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900.1億美元(約新台幣2.92兆元)。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預估本季營收將恢復成長。
業績結果和財測都表明,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且面臨監管挑戰,蘋果仍正在智慧手機市場重新站穩腳根。庫克表示,將在6月結束的這1季,公司整體收入預計實現低個位數成長。根據LSEG數據,華爾街預期蘋果營收成長1.33%,達到828.9億美元(約新台幣2.68兆元)。
長期以來,蘋果一直被視為是必須持有的股票,但過去幾個月,該股的表現不如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由於iPhone需求疲軟,加上中國品牌激烈的競爭,蘋果今年下跌了10%。
iPhone銷售量在Q2下跌了10.5%,至459.6億美元(約新台幣1.491兆元),分析師預期為46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2兆元)。庫克表示,iPhone銷量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市場仍成長。蘋果在中國的營收降幅也不像分析師預期的那樣嚴重,根據Visible Alpha數據,蘋果Q2大中華區銷售額為163.7億美元(約新台幣5311.2億元),下降8.1%,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55.9億美元(約新台幣5058.1億元)。
蘋果週四也宣佈1項額外的計劃,回購1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56兆元)的股票,在股價相對疲軟的情況下,大規模的回購計劃預計將安撫先前受到打擊的投資人。Investing.com分析師蒙太羅(Thomas Monteiro)指出,現在確實是採取這一策略的好時機,因為一方面,蘋果的股價相對合理,另一方面,該公司需要為結構性轉變提供牢靠的支持,這樣的轉變可能需要幾季的時間才能完成。
根據LSEG數據,蘋果單季每股盈餘1.53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1.50美元。而蘋果公佈財報後,也帶動股價飆升,市值大增超過1600億美元(約新台幣5.19兆元)。
以各產品銷售表現來看,Q2服務部門銷售升至238.7億美元(約新台幣7744.6億元),Mac系列銷售成長至75億美元(約新台幣2433.3億元),iPad銷售降至55.6億美元(約新台幣1803.9億元),包括Apple Watch、AirPods在內的穿戴裝置銷售則降至79.1億美元(約新台幣2566.3億元)。
在談到AI(人工智慧)相關產品計劃時,蘋果並未透露過多細節,庫克表示,公司過去5年內在研發上的支出超過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4兆元)。蘋果仍對公司在生成式AI領域的機會感到非常樂觀,並且正在進行重大投資。庫克補充,期待在今年稍晚的活動中與客戶分享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