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18家跨國企業有13家營收衰退 中國經商環境惡化加劇

2024/04/14 22:49

習近平的領導方式使中國的經商環境惡化。(路透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多年來外國企業拼命想進入中國,卻面臨令人生畏的官僚阻礙,而現在許多外企正出走中國,原因在於中國經商環境變得更加嚴峻,以及獲利前景大不如前。

《經濟學人》指出,過去12個月,多家外商律師事務所關閉部份或所有中國辦事處,美國奧睿律師事務所(Orrick, Herrington & Sutcliffe)上月22日,宣布關閉成立20年的上海辦事處,美國安慶國際律師事務所(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也計畫今年完全撤出中國;一些全球投資銀行正在裁減中國員工,一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與盡職調查公司亦是如此。去年中國的外國投資降至30年最低水準。

外商改變態度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低迷不振。在公布2023年中國業績的18家超大型跨國公司中,有13家年營收下滑,其中高通、三星銷售暴跌逾20%,創下空前紀錄。今年前6週蘋果iPhone銷售較去年同期銳減近25%;今年2月特斯拉銷售年減19%;中國銷售疲軟使古馳(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預計,今年第一季其亞洲區的精品銷售將暴跌2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共深知該問題,然而他吸引外商回流的希望正與其目標相牴觸。觀察家形容他的領導模式為「全部都要」:外國公司可以在中國做生意,但別碰中國數據;跨國公司加倍中國投資,但本國品牌將與他們激烈競爭;中國的科技產業追求技術自主、與西方脫鉤,但同時吸引西方投資。

對於數據流通,中國監管當局或許鬆綁一些限制,但也透過更新國家祕密法而強化其他限制,該法現在涵蓋「工作祕密」或「非國家祕密,但洩漏將造成某種負面效應的」資訊。模糊的措辭讓安全機關握有龐大權力,將任何外商與中國職員的溝通視為潛在違法,而令外商不寒而慄。

另一個讓外商重新考慮中國市場的是在地競爭加劇。政府對電動車、電池、太陽能板與風機的支持,已導致供給過剩,並壓低價格,這對進口中國零件的外國廠商而言是福音,但對試圖與中國公司競爭的跨國企業則是詛咒。

據悉,近幾月,用於生產氫氣的大型機器「電解槽」的銷售利潤已降至零。三月間,長期接受國家補貼的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將其緊湊型電動車降至9700美元(31萬台幣),持續的價格戰迫使特斯拉以更低價格銷售電動車。外國工業公司面臨數百家營運虧損的在地競爭者,2023年中國工業企業22%虧損,創新高紀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