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經濟無起色原因:銀行業滿手現金 未流入實體經濟

2024/03/25 12:15

中國決策人士越來越擔心,擴大貨幣政策支持力道,已導致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過剩,這些流動性只促成債券市場的投機反彈,卻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路透檔案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中國決策人士越來越擔心,擴大貨幣政策支持力道,已導致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過剩,這些流動性只促成債券市場的投機反彈,卻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2023年年初,北京當局開始調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並引導貸款利率降低,以扶持中國復甦乏力的經濟,之後中國銀行業一直資金充裕。但經濟學家表示,企業和消費者貸款需求疲軟,意味著大量現金存款閒置在銀行,削弱了經濟刺激措施的效力。

 最近幾個月,中國政府高官對閒置資金頻頻發出警告。中國總理李強3月稍早警告,資金不應該在金融體系中空轉,全國人大常委會則在2023年11月指出,資金在銀行之間空轉,或在銀行與大企業之間輪流轉,中小企業的信貸資金管道流通不良。

 中國人民銀行上週表示,將加強對這類資金的監管力道,繼續密切關注企業貸款轉存和轉借等情況,這表明對資金空轉的擔憂與日俱增。

 中國人行副總裁宣昌能3月21日表示,該行將配合相關部門,促進資金使用效率,並說防範資金空轉的效果已經在顯現,卻未提供任何細節。

 在宣昌能講話之前,中國人行於3月15日在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維持不變的情況下,透過MLF操作從銀行體系淨回籠940億元人民幣(4155億台幣),這是中國人行16個月來首次採取這樣的舉動。

 中國人行在宣布3月15日的資金淨回籠行動時表示,已全額滿足了金融機構的需求。經濟學家表示,雖然這種鮮少使用的措辭並不代表政策的轉變,卻顯示中國政府對近期注入流動性所帶來的投機風險保持警惕,因為流動性刺激舉措似乎促成債券市場反彈,卻沒有支撐中國實體經濟。

 自2023年3月以來,中國人行已3度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因此釋放出數兆人民幣的流動性,此外還調降了幾項重要利率。

 但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需要加強財政刺激力道,以提振消費者和企業信心。通縮壓力、房地產行業的長期低迷和股市的大幅下挫,已經打擊了中國金融市場情緒,只有信心改善,借貸量才會回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