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AI以假亂真YouTube官方出手了 影片不揭露可能被移除

2024/03/19 11:14

AI以假亂真,YouTube今天在台宣布推出1項新工具,要求創作者揭露AI生成內容。(示意圖,路透)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AI可以協助內容創作者改善工作流程,但也有不肖人士利用AI生成假影片,傳播假訊息或進行網路犯罪。YouTube今天在台灣宣布推出1項新工具:AI內容揭露標籤,要求創作者揭露AI生成內容;如果選擇持續隱瞞,可能會被移除內容。

AI正在改變創作者表達自我的方式,不論是將創意構想寫成分鏡腳本,或是使用工具提升創作流程的效率,都可藉助AI。不過,觀眾也更加希望影片資訊能夠公開透明,並在觀影過程中,辨認出內容是否經過AI變造或模擬合成。

為兼顧雙方需求,YouTube官方在創作者工作室推出新工具,要求創作者向觀眾揭露AI相關資訊。如果影音內容中的逼真內容是由AI變造或合成技術創作而成,創作者都「必須」在影片資訊中清楚說明。

如果不配合揭露怎麼辦?根據YouTube說明中心,如果未揭露這類內容,官方可能會主動套用創作者無法移除的標籤,降低觀眾受到危害的風險;創作者如果持續選擇不揭露這類資訊,官方可能會予以處分,包括移除內容或暫停頻道的YouTube合作夥伴計畫資格。

YouTube官方列舉幾種需要加上標籤的內容:

使用真實人物的特徵:透過技術及數位方式變造內容,例如將某人的臉替換成另一人的臉,或是合成某人的聲音做為影片旁白。

捏造真實事件或地點的影片片段:像是呈現某棟真實建築失火的假象,或是變造真實城市景觀,呈現與現實不符的情景。

生成逼真的場景:呈現看似逼真的虛構重大事件,例如假龍捲風朝實際存在的小鎮逼進。

不過,並不是創作過程有使用到AI都必須揭露。YouTube官方表示,如果是用於提升創作效率,例如生成腳本、構思內容或自動產生字幕,不會要求創作者揭露內容及資訊。此外,如果合成的內容與現實間有明顯差異,或是調整幅度不大,「不易混淆觀眾的視聽判斷」,創作者也不須揭露。這類內容包括:

明顯超脫現實的內容,例如:動畫、或是某人騎著獨角獸遨遊在幻想世界;色彩調整或亮度濾鏡;背景模糊或復古等多元風格特效;美顏濾鏡或其他視覺修飾效果。

YouTube官方強調,「我們希望給予YouTube創作者社群一段緩衝時間來適應新流程和功能,但日後,針對屢次選擇隱瞞及不揭露AI資訊的創作者,我們會考慮採取違規處置措施。而為了更有效的推動標籤適用性及防止不正當的AI應用行為,有時即使創作者未主動揭露這類資訊,YouTube也會在內容中加上標籤。」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