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集團造假醜聞連環爆,引發了市場對於這些公司以及母企監管的嚴重質疑。(歐新社資料照)
豐田汽車集團 深陷造假醜聞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汽車大廠豐田集團造假醜聞連環爆,從旗下供應商日野汽車(HINO)、大發汽車(Daihatsu),再到受託生產柴油引擎的豐田自動織機(Toyota Industries)也被發現造假,近年來一系列測試造假問題頻傳,也讓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Koji Sato)、會長豐田章男(Akio Toyoda)接連出面致歉。
豐田證實,豐田自動織機生產的引擎認證測試和其他抽樣檢查出現了造假,結果聲稱產品符合標準,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去年,大發汽車被爆出測試作弊,據報,這種情況已持續了數十年的時間;2022年,日野汽車則傳出偽造排放數據。雖然,至今並未爆出與各項造假行為有關的重大事故,但消息接二連三地傳出,引發了市場對於這些企業以及母公司豐田集團監管的嚴重質疑。
豐田旗下子公司大發汽車爆出,自1989年以來就存在測試結果造假問題。(法新社資料照)
大發汽車造假 時間超過30年
去年,豐田旗下子公司大發汽車爆出造假,大發在4月表示,公司操控了大部份汽車的側面碰撞安全測試結果。這項消息引發了獨立第3方調查,發現共64款車型存在174項安全違規行為,其中包括交付給豐田、馬自達(Mazda)、速霸陸(Subaru)的車款。大發隨後也宣佈,暫停在日本和全球銷售所有由大發開發的車款,並全面停止日本廠的生產。
調查發現,違規行為早在1989年就已存在,至今已超過30年,自2014年以來,問題更是激增,包括偽造的測試結果和操縱數據,報告中則將造假的原因歸咎於「緊張而嚴格的研發規劃」。在面臨工廠停工、對供應商的賠償下,大發汽車的損失恐超過1000億日圓(約新台幣213.6億元)。
以銷量計算,豐田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022年全球銷量達1050萬輛,旗下2家子公司大發和日野汽車共生產豐田銷售的90萬9000輛汽車,而日野在去年也陷入了相同的困境。
豐田旗下的日野汽車涉及偽造排放、燃油效率報告。(路透資料照)
高層只重目標不重流程 日野20年前開始造假
日野汽車在2022年3月表示,自2016年底以來測試的4種引擎類型,以及搭載這些引擎的8款貨車、巴士在排放、燃油效率報告存在違規行為。這一醜聞影響了超過64萬輛汽車,並導致生產暫停。經調查後進一步發現,與排放相關的詐欺行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10月新的排放相關法規生效時。
報告顯示,日野修正了實際超出排放規定的數據,並偽造燃油性能報告。並稱,造假是高層不關注第一線,優先考慮生產時刻表、數字目標,而非適當的流程、環境和結構所造成的結果。
日野汽車社長小木曾聰(Satoshi Ogiso)也公開致歉,並坦言,公司在2000年左右擴大了旗下業務,但在遵守法規、監管以及人力資源開發上卻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造假風波造成2022會計年度淨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176.64億日圓(約新台幣251.3億元),連續第3年出現虧損。
高田過去曾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安全氣囊製造商,因安全測試造假,後續出現一系列意外事故,公司也在2017年聲請破產保護。(法新社資料照)
高田安全氣囊瑕疵 曾釀30多人死亡
去年底,豐田也宣佈,在美國召回100萬輛汽車,包括2020年到2022年期間出廠的豐田、凌志(Lexus)汽車。根據豐田的聲明,前排座椅上的感測器可能無法正確評估乘客體重,導致在某些情況下,安全氣囊未依設計展開。
事實上,這並非豐田首次出現安全氣囊問題。汽車零件製造商高田(Takata)過去曾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安全氣囊製造商,2013年以來由於生產瑕疵,造成一系列意外事故,全球30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包括豐田在內的多個汽車大廠都受到影響,高田也在2017年聲請破產保護。
美國司法部指出,過去10幾年來,高田不斷的偽造與產品安全相關的關鍵測試數據,將利潤和生產計劃至於安全之上。高田的內部人員也坦言,為了達成產能目標,操縱了製造流程和測試數據。根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光是美國就因為高田的安全氣囊問題召回了4200萬輛汽車,至今各大車廠仍在召回車輛。
豐田會長豐田章男表示,將負起全部責任,帶領集團改革。(路透)
造假問題連環爆的情況下,豐田集團表示,在進行適當的測試之前,已停止多種車款的生產。會長豐田日前針對相關醜聞致歉,表明自己將負起全部責任,並將採取行動帶領集團改革。
被問到醜聞頻傳的根本原因時,豐田社長佐藤指出,公司之間需要好好溝通,同時應該對遵守規範的重要性進行更徹底的教育。佐藤也坦言,在產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員工們感受到了走捷徑的壓力,隨著技術快速發展,高層也需要更了解實際情況。
造假醜聞頻傳,豐田社長佐藤恒治也公開致歉。(美聯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