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部今年起推動「數位皮夾」,未來民眾可將各式數位卡片或憑證,存放在手機的數位皮夾內。(記者徐子苓攝)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數位發展部今年起推動「數位皮夾」(Digital Identity Wallet),預計明年推出正式版本,後續規劃要介接行動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未來民眾可將各式數位卡片或憑證,存放在手機的數位皮夾內,來辦理各項公務機關或私人企業服務。
數位部強調,數位皮夾是一個可裝載卡片或憑證的安全「容器」,就如同實體皮夾一般,本身不會產製或發行任何統一的制式身分證明,而且裝載哪些內容完全由民眾自主決定,並不強制國人使用。
數位部參考國際標準和歐盟數位身分驗證框架,規劃我國分散式識別和驗證數位基礎環境,2024年至2027年起推動「數位皮夾」,預計在今年底推出軟體開發套件與應用程式測試版,並在明年推出正式版本,逐步開放各界申請介接。
數位部將和內政部、衛福部等相關單位討論導入意願,先介接政府發行的憑證,例如民眾經常使用的行動自然人憑證、實體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政府卡片,運作順利後即開放予產業界介接。
數位皮夾和現有的Google錢包、Apple錢包有何不同?數位部表示,兩者功能不同,數位皮夾用於保護民眾的身分隱私,手機錢包主要處理金融服務,但兩者服務可相輔相成。
數位皮夾將協助民眾從各管道介接不同卡片,數位部強調,皮夾的安全機制將在確保民眾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才會授權第三方應用端查驗卡片資訊,並採用資訊最小揭露原則,應用端僅能查驗與取得業務所需的特定資料,而非卡片上所有的資料。
以實體世界的皮夾舉例來說,皮夾裡有身分證、健保卡等各種證件卡片,民眾在辦理各項業務時,有時會被要求出示證件以證明身分;數位皮夾的概念如同實體皮夾,收納各種數位身分證明,讓民眾在需要時可以證明自己的身分,但不會揭露不必要的個資。
未來學校機關可透過互通的可驗證憑證標準,發行學歷認證或畢業證書,數位皮夾由於標準互通,可接入使其成為卡片,若未來民眾求職、出國留學等有驗證學歷需求時,只要國內外企業或學校使用相同標準規格,將可以直接透過使用者的數位皮夾驗證其學歷的真偽。
數位部指出,數位皮夾將符合國際標準、歐盟相關法規(如eIDAS2.0、GDPR)與國內既有法規(如電子簽章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維持數位人權最高標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