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米勒:中國過剩晶片來襲 西方須擬因應計畫

2024/01/30 07:41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西方國家應為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產能過剩和大舉傾銷擬計畫。(路透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西方國家應為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產能過剩和大舉傾銷擬訂因應方案。

文章說,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執行長在最近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預測,該公司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將出現「全球產能過剩」,但他同時宣布將增加7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此舉可能違反商業邏輯,但在大量補貼的支持下,儘管存在產能過剩的疑慮,中國晶片製造商仍在提高產能。據1家顧問業者稱,未來3年中國的晶片產能將成長60%,未來5年可能翻倍。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晶片設備出口管制措施,這意味了中國無法生產最先進的晶片,因此大部分產能將是基礎晶片,廣泛用於汽車、家用品和消費設備。

這也難怪各國貿易政策官員對於中國可能向市場傾銷某些類型晶片感到不安。台積電執行長近日對基礎晶片的過度生產表達關切,其他晶片廠執行長私下也這麼說。最悲觀的分析師將中國對太陽能板的投資作為一個類比,擔憂中國對晶片製造的投資將壓低價格和西方公司的利潤。

直到最近,產能過剩的風險還只是經濟官僚和貿易律師之間的話題,如今它已進階到7大工業國家的政策辯論。美國聯邦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8日呼籲拜登政府在必要時使用關稅,以防止中國取得對世界經濟的過度影響力。

文章說,美國、歐洲和日政府都在討論對中國晶片產能過剩的潛在因應措施,他們面臨著複雜的取捨。關稅是因應傾銷的常用工具,但西方並未直接進口大量的中國晶片,這些晶片被嵌入到成品設備中。基礎晶片通常只占產品成本的一小部分,有些公司甚至不知道其組件內晶片的來源。

有鑑於關稅管理的複雜性,官員正在探索替代方案,一種方法是補貼非中國晶片的使用,這需要政府尋找新的資金。第二種選項是限制特定中國公司的市場准入。SMIC去年用遭制裁的華為7奈米晶片來製造智慧手機,美國商務部正在調查此舉是否違反美國法律。若是這樣,美國國會的對中鷹派將要求嚴懲SMIC。 最後,中國晶片可能被禁止用於關鍵基礎設施。從醫療設備到電動汽車,任何東西都可能被視為關鍵基礎設施。

歐洲主要從貿易損害而非安全的角度來看待產能過剩問題,美國和日本的對中鷹派則更關注安全影響,隨著各國政府加強對中國潛在產能過剩的調查,其他國家的公司將意識到,他們也可能被要求解釋依賴中國廉價晶片對安全的影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