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輔助自行車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為助攻產業開發MIT國產化的電動輔助自行車,經濟部23日公告「電輔自行車國產化實證運行補助計畫」申請事項,著重在提升三電系統本土技術能量,將自本月30日起開始受理,受理截止至2月22日,計畫補助上限是全程總經費5成。
經濟部技術司官員說明,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近年來擴展速度迅速,自行車的車架、整車本就是台灣強項,也樹立出品牌與 MIT品質,但外銷時就觀察到三電系統、關鍵模組的核心技術等,都是握在國外大廠手中,例如德商博世(bosch)、日商禧瑪諾(shimano),兩大廠的市占率粗估就約7、8成。
官員續說,三電系統攸關性能,可說是電輔自行車的「心臟」,技術含量也是最高,因此本計劃重點就是發展三電系統的本土技術能量,以進口替代為目標。
須特別注意的是,三電系統的電機、電控及電池必須是100%台灣生產製造,整車的MIT比例則是大於5成即可,但電池中的電芯不必是MIT,只要非中國大陸製即可。
官員對此說明,電池模組中包括控制系統與電芯等,控制系統須100%MIT,但電芯要做到MIT實務上比較難,因此給予彈性,但使用國產電芯有加分,至於排除中國製電芯,則是因為中國製電芯來源龐雜難以溯源,品質參差不齊,因此考量到運作安全及風險而斟酌排除。
官員指出,計畫範疇不只要求搭載國產中置三電系統的電動自行車要達到技術規格、完成整車及零件碳足跡計算,另為利於銜接外銷,還需小規模量產並透過場域驗證,實證能否順暢運行,以提升產品實績。
補助比例以計畫全程總經費50%為上限,經費來自由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審查委員將評估廠商的技術規格是否達標、預期能帶動的國內零件廠家數,以及是否有拓展國外市場的規劃。
技術司也提醒,已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疫後特別預算-自行車產業智慧化與低碳化診斷與及碳盤查輔導」的廠商,不能列為此計畫碳盤查的委託研究對象,用意是避免重複補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