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電共生!曾文生:盼農業結合光電板設施 增加土地收益

2024/01/18 22:38

生薑業者呼籲,政府發展農電共生應「以農為本」,依據不同作物的光照特性,適時調整光電板遮蔽率,而非讓農作物配合光電板。(資料照,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目前台灣的光電裝置容量近12GW,外界估算若要在2050年達到40GW至80GW,就需再增加2萬至6萬公頃的土地,但台灣地少人稠,要找地蓋地面型光電似乎頗有難度。對此,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翻轉「找地」得思維,思索如何讓農業找到更適性的綠能設施,讓更多農業業者能夠結合光電板設施,增加土地收益,進而帶動更多青年返鄉就業,改善農漁村人口凋零。

曾文生指出,目前光電仍以屋頂型為主,讓屋頂充分利用仍是政府接下來的努力目標,地面型光電部分,則須與既有產業有效連結,例如漁電共生案場近期已有將養殖烏魚子、白蝦上市的案例,養殖水產樣態也趨向多元。

曾文生表示,過去農委會(現農業部)也曾推過強固型溫室,當時由於成本考量等因素未有成果,近期已有科技農業業者結合溫室型光電案場,種植生薑等高經濟作物。

曾文生續說,過去業者尋找適合搭配光電案場的農作物,但接下來農業會從被動轉成主動角色,正因為未來農業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需要穩定的環境調控,光電板設施就如同「溫室」,包括控制澆灌水量、熱對流或日曬等。

曾文生表示,目前具體上是農地持有者能透過光電板設施增加收入,同時不影響農作生產,未來成功案例會更多,「我們不是在找地」,而是希望更多農業業者透過結合光電板設施,增加土地效益,預期也能帶動更多青年返鄉就業,改善農漁村人口凋零。

曾文生強調,希望能在短期內就顛覆「找地」這種思維,也就是找更好的綠能設施的使用方式,能源署已在和農業部討論,他補充,若農電共生會「滅農」,那台灣的綠能就做不下去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