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名財經媒體「財新週刊」社論遭下架。為一週內第二篇遭中國官方下架的文章,十分罕見。(取自網路)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中國知名財經媒體《財新》繼日前披露甘肅農村地區脫貧假象的文章被下架後,不到一週,另一篇呼籲「實事求是」的社論也因被視為與中共當局「軟對抗」而遭刪除。香港時事評論員劉紹銳指出,中國官方要的是全心全意跟隨,躺平、軟對抗都被視為破壞,中國不是「玻璃心」,而是一戳就破的「泡泡心」。
法國廣播公司(RFI)報導,《財新周刊》25日標題為《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社論,開宗明義便指出,45年前的中共11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掀起了改革開放序幕」,而這決定了當代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文章意有所指引述前領導人鄧小平名言:「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典章),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同時引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詞:「歷史反覆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
該文指出,「文革期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官方卻仍堅稱『形勢大好』,且『越來越好』,實則民生凋敝丶貧窮落後,不僅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被正在騰飛的周邊國家和地區遠遠甩在後面。 知恥近乎勇。唯有靠實事求是,中國才能跳出『絕對貧困陷阱』。」
文章說,「當前中國民營經濟增長乏力,社會預期轉弱,財政金融風險顯露,社會保障問題日益嚴峻等等,不僅事關國計,也波及民生」。此言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強調「經濟回升向好」的論調大相逕庭。
該社論也指出,「中央嚴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實是唯書唯上而不唯實的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在官僚本本主義下,變得文件沒有提的,不敢想;領導沒有安排的,不敢做」。
社論強調,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及時糾正某些不當政策,而地方和部門頻頻推出收縮性政策,既傷害企業,也削弱市場預期;此外,民粹主義思潮泛濫,「脫鉤斷鏈」日甚一日,地緣衝突彼伏此起,亦應靠準確評估自身力量,不卑不亢才能應對中國國際處境的問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