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比特幣等同「數位黃金」? 央行:無法與黃金相提並論

2023/12/15 13:57

央行認為,比特幣在貨幣金融體系,無法與黃金相提並論。(路透社)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比特幣問世以來已15週年,期間價格大起大落,近來更被倡議者稱為是「數位黃金」,甚至可以取代黃金,成為疫情後應對極端風險的首選另類資產。對此,中央銀行報告指出,無論從貨幣功能、貨幣演進及避險資產應有的特徵進行分析,比特幣在貨幣金融體系,實無法與黃金相提並論;但就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背後的技術而言,或有可能在金融體系占一席之地。

央行報告指出,比特幣因有供給量限制,具稀少性,倡議者稱比特幣為「數位黃金」,並認為其是抗通膨的避險資產;然而,黃金從最初作為貨幣,乃至於金銀複本位制、金本位制及布列敦森林制度,在貨幣史上長期扮演要角;即使當前貨幣制度下,也是央行重要的準備資產。且黃金可作為工業生產及珠寶等實質用途,具有內含價值。相較之下,比特幣不是貨幣,無法滿足貨幣的三大功能,也無內含價值, 欠缺最後貸款者支持,比特幣實無法取代當前的貨幣體系。

此外,黃金長久以來被廣泛地認為是避險資產。但是比特幣經學者研究發現,價格走勢與股價呈正相關,與通膨率及總體經濟不確定性指數呈負相關,反而具投機性,不具抗通膨、抵禦總體經濟恐慌的避險功能,價格波動度更甚黃金。尤其,在動盪時期還可能因電力與網路不穩定無法使用。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估算,目前比特幣營運的一年用電量約為 144.28 兆瓦時(terawatt-hours),已超越挪威及瑞典等國家的一年用電量,足以供劍橋大學運作約 1054 年。

而黃金市場發展成熟,具一定規模,世界黃金協會指出,全球迄今約已開採20.9萬噸的黃金,總價值約為12兆美元。其中,由金條與金幣、黃金 ETF 與 央行黃金儲備組成的實體黃金交易市場,總規模近5兆美元;黃金期貨與選擇權等,規模則約1兆美元。黃金市場過去5年的日均交易量約為1490億美元,甚至高於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及美國國庫券市場的日均交易量 。

至於比特幣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得多,且受少數「巨鯨」把持,市場易受人為操縱。

不過,央行報告也指出,國際間大抵肯定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認為其或能增進金融市場與支付系統的效率。

央行認為,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與實體經濟連結雖然有限,但隨著越來越多一般消費者參與,且相關市場操縱及詐欺頻傳。例如,去年加密資產交易所 FTX 破產,引發軒然大波,估計全球投資人損失近百億美元,尤其許多一般投資人血本無歸,FTX 創辦人近日已被紐約法院判定犯下詐欺罪行。監管當局還是應積極評估風險,提供強化消費者保護的具體監管解決方案。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