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提醒,今年前10月因違反特休規定,遭罰件數466件,處罰金額已衝至2080萬元、超越過去3年平均,顯示各地方政府對「累犯」毫不手軟。(記者李靚慧攝)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時序進入年底最後2個月,勞動部今日提醒雇主,「特別休假」是勞工的法定權益,不只全時勞工,部分工時勞工也該依比例獲得特休假,勞動部特別歸納雇主前10大特別休假的「NG態樣」,提醒雇主注意「勿踩雷」。
根據勞動部統計,自2020年以來至2022年,3年來因違反《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共計有事業單位遭罰1751件、罰鍰5350萬元,平均一年懲處件數達580餘件、1700多萬元;而統計今年以來至10月底,處罰件數466件,但處罰金額已衝至2080萬元,遭罰案件數排名前3名分別為新北市89件、台北市59件、桃園市55件。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分析,今年僅統計至10月底,處罰件數雖僅466件,但罰鍰已衝至2080萬元。根據法規,每個違法態樣的處罰金額從2萬起跳、100萬為上限,若罰後要求改善而未改善,可加重處罰至150萬元,且還會公布雇主姓名,顯示各地方政府對今年以來違法個案並不手軟。
根據勞動部統計,違反特休規定的「NG態樣」,大致可為與休假「請休」及未休日數「折發工資」大二類,在特別休假「請休」方面:
1.勞工工作滿一年只給特別休假7日:
勞動部解釋,至今仍有不少雇主,誤以為勞工工作滿半年取得之3天特別休假,可從滿一年的7天中扣除,但依法勞工工作年資滿半年就有3天特休假、滿1年另有7天,也就是說,勞工工作年資滿1年,共計10天特休。
2. 雇主直接排定勞工的特別休假期日:
勞動部提醒,特別休假期日應按勞工意願排定,雇主不得在補班日當日直接要求勞工排特休假;或事業單位受景氣影響而需減班休息時,也不跟勞工協商減班休息天數,卻直接把勞工的特別休假納入排休中。
3. 未給予部分工時勞工特別休假:
勞動部提醒,特休假不是只有全時勞工可以享有,受僱於適用《勞動基準法》行業的部分工時勞工,一樣依比例有特休假。部分工時勞工如果在同一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雇主也要給予特別休假。
黃維琛舉例,若有些部分工時勞工只固定每日上上午班或下午班4小時,這樣工作滿一年也有7天假,但他的「1天」就是「4小時」。
4. 雇主未告知勞工下一年度可休日數:
依《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第3項規定,勞工於符合特別休假條件之日起30日內,雇主應告知勞工年度內可休特別休假日數。
5. 雇主未每年定期以書面通知勞工特別休假日數:
雇主應將勞工當年特別休假期日及未休日數所發給的工資,記載於勞工工資清冊,並以書面通知勞工,或是採紙本、電子資料傳輸方式。
至於與特別休假「未休日數折發工資」有關的5大NG態樣:
1. 雇主因勞工自行離職而未結算未休日數工資:
勞動部提醒,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4項規定,契約終止時,未休之特別休假日數,均應結算工資,就算勞工自行離職,雇主仍應就未休畢的日數,結算工資給勞工。
2. 年度終結未於規定期限內核發未休日數工資: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之1有明定,未休日數工資發給的期限,在年度終結時,應於契約約定的工資給付日或於年度終結後30日內發給。
3. 特別休假未休日數工資金額計算有誤:
勞動部解釋,雇主未依《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之1所定基準計算未休日數工資數額,或僅以本薪或底薪計算,造成工資有少給的情形。
黃維琛提醒,有些雇主結算特休未休工資,只給勞工「底薪」,將平日每月該給的各項加給扣除,這樣也是侵害勞工權益。
4. 未休日數工資以發放年終獎金為由拒給:
特別休假未休日數工資,與事業單位依民俗所發給的年終獎金,分屬不同事項,雇主不得宣稱年終獎金已內含未休日數工資為由,拒為給付。
黃維琛說,去年就發現有醫療院所,私自將未休日數的折算工資與年終獎金「包成一包」,蒙混帶過,但因每位勞工特休未休天數不同,雇主以此方式蒙混特休折算工資,因此遭罰。
5. 事先與勞工約定所有特別休假均直接折發工資:
特別休假是提供勞工休憩的機會,未休畢的日數才折發工資,所以雇主不得與勞工事先約定一律拋棄特休排定的權利,全數折發工資。
黃維琛觀察,近年因各產業缺工,因此有愈來愈多雇主,在年初就跟勞工明言「買下」全年的特休假,要勞工都來上班,年底折算工資,雖然雇主有依規定給予工資,但休特休假是勞工的權利,雇主剝奪勞工特休假的選擇權,這樣也是違法。
勞動部提醒,雇主如有違反相關規定,勞工可檢具相關事證,就近向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如直轄市、縣(市)政府勞工局(處)或社會局(處)申訴,以維權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