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科技與創新》堅持創新關照文化 科技創業俠者

2023/10/25 08:00

童子賢創業至今40多年,為臺灣資通訊產業做出重大貢獻。(圖由工研院提供)

創辦華碩電腦、開創主機板精品格局、引領國產筆電時尚風潮,接掌代工業務也風生水起,童子賢一路帶領和碩,成為年營收破兆元的資通訊巨鯨。創業至今40多年,童子賢為臺灣資通訊產業做出重大貢獻,同時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支持者,集理性與感性於一身,建立了企業界獨特的領袖風範。

童子賢在資通訊領域,可以說是做什麼像什麼,做什麼就成就什麼。29歲創業以來,歷經3段重要職涯轉折,同時也為臺灣資通訊產業樹立三大里程碑:共同創立華碩電腦,3年便躍居全球最大主機板製造商;投入筆電,即躋身全球十大筆記型電腦品牌;轉做代工,也讓和碩成為全球頂尖設計整合服務製造(DMS)企業。

「幾10年前的事,想起來卻好像是在昨天而已。」童子賢卻顧所來徑,人生每一段轉折仍歷歷在目。

以扎實技術 居全球主機板龍頭地位

來自花蓮的童子賢,臺北工專畢業後,便進入宏碁擔任工程師,員工編號第200號。「創業從不在我的規劃中,可能是當時社會的創新和創業思維濃厚,不知不覺也感染了自己,」童子賢還記得,離職前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報告,想到外面闖一闖,「好像在少林寺學到一個階段後,想打一下十八銅人。」施振榮暖心叮嚀:「如果闖不好,記得回來!」

1989年,童子賢和謝偉琦、廖敏雄及徐世昌等3位同事共同創立華碩,投入主機板設計業務。當時臺灣的主機板廠商,多是在英特爾(Intel)推出新品後,使用原廠提供的公版設計圖進行開發,作為產業新進者,華碩沒辦法在第一時間拿到資料,「只好用猜的」。

當時Intel剛釋出486 CPU初步規格,尚未公布細節,4人為了搶產品上市先機,根據已公布的概略資料,搭配舊版386晶片組IC,推敲了成千上百次,設計出486主機板,並成功通過Intel測試,成為第一家與IBM同步推出486相容主機板的臺灣廠商,不僅讓Intel刮目相看,「也讓臺灣的486電腦系統,領先全球好幾年,」童子賢說,由於技術領先及品質要求,華碩3年內即登上全球主機板廠商的龍頭地位,

談起創業,童子賢透露一件趣事。「華碩成立後,需要一個人打領帶,負責對外接洽銀行、客戶,但工程師性格的4人,平日就是藍白拖、短褲和T恤,講到穿西裝,大家都不願意,最後只好抽籤,」童子賢中籤,擔任董事長,又因為他學生時代曾自修財務,大家公推他兼任總經理,其他人甚至連副總都不掛,「所以華碩在創業的前5、6年,除了總經理以外,最高職務只有經理,」憶及此事,童子賢忍不住笑意。

催生工業設計團隊 掀起筆電時尚風潮

雖然打下全球主機板半壁江山,卻難敵90年代桌上型電腦進入成長停滯期,筆記型電腦隨之崛起,華碩也在1999年切入筆電市場。除了堅持技術與品質之外,童子賢更用「設計」打開市場,他催生華碩的工業設計團隊,掀起筆電的時尚風潮。

「接手筆電業務之後,我發現工程師思維不管用了!」童子賢說,主機板是B2B的產品,但筆電卻要直接面對消費者,「無論在行銷、設計、公司形象或客戶服務上,整個華碩都要轉型,才能迎接B2C時代的來臨。」童子賢花了5年,擴大工業設計部門,重整主機板團隊,讓華碩成功轉型。2004年,華碩躋身全球前十大筆電品牌第八名,華碩筆電更寫下華人品牌,首度拿下「設計界奧斯卡」德國iF金獎的紀錄,此後華碩更是各大國際設計獎的常勝軍,獲獎超過百次。

分割代工業務 跨足多元領域

華碩筆電品牌闖出名聲後,也開始有代工業務找上門。「但對客戶來說,你到底是他的朋友還是敵人?代工部門是他的夥伴,可是你的品牌卻是他的競爭者。」

為了解決代工和品牌的衝突,華碩決定分割代工事業,在2008年成立和碩,由童子賢領軍。他為代工注入嶄新思維,結合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與委託設計製造(ODM),開創出新興的設計整合服務製造(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DMS)模式,提供客戶提供從創意設計到系統化生產製造服務等一貫流程,「華碩以品牌出身,我們希望在商業思維中,注入設計和服務的概念,這就是所謂的DMS。」

華碩當時的代工業務從主機板、電腦系統、遊戲機、伺服器到手機無所不包,但和碩起步時,卻遇上金融海嘯,全球景氣動盪,就在風雨飄搖之際,顛覆產業的重量級產品智慧型手機登場了,隨著和碩切入智慧型手機供應鏈,營收也扶搖直上。

資通訊產品幾乎每10年就是一個典範轉移,面對產品的世代更迭,童子賢已是波瀾不驚。他觀察,因行動終端崛起的應用平台,如穿戴式裝置以及大量裝置的連網需求,也帶動了伺服器、網通周邊和AIoT產業,「未來和碩將不僅於筆電或手機的代工,還會朝AIoT、電動車、5G和6G網路通訊等領域多元發展。」

現在和碩也跨足IC載板、隱形眼鏡、金屬加工、無線通訊模組和美妝,宛如「資訊界3M」。「在原來熟悉的領域,只要往前跨一步,往往會發現很多驚喜在街頭轉角等你,所以何必擔心現在的產品逐漸老化呢?」

身是科技人 藏著藝文魂

童子賢不僅有理性左腦,更有感性右腦。從小就熱愛文學、藝術的他,曾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稱為「文化遊俠」,是臺灣少見熱情支持文化內容的企業家。他長期贊助誠品書店;創辦目宿媒體,拍攝《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留存作家身影;投資《一把青》、《花甲男孩轉大人》等影視作品,還有數不清的公益活動,甚至大眾未必知道的文史保存計畫,都有他的身影。他直言,如果臺灣產業只剩下筆電、半導體,而欠缺藝術、文學、人文思維,「整個社會好像若有所失,少了一塊。社會絕對不是只由理工、金融所建構而成,也需要其他人才。」

因此,他鼓勵年輕人跨出既有專業,多方涉獵,就像他學生時代對財務金融好奇,自學貨幣銀行學與財務報表,沒想到創業時竟派上用場,「年輕人只要保持自己像海綿一樣,盡量吸收,不管是培養人生興趣,或在工作上獨當一面,都有好處。」

勉工研院投入先進科技 扮整合角色

資通訊領域瞬息萬變,產業往往要看到市場才願意投資,童子賢建議工研院扮演先進開發與整合角色,如同當年開發Clean Room BIOS,助力臺灣廠商開拓個人電腦國際市場。

「做人誠懇,做事實在」,童子賢一直將創業夥伴的座右銘放在心裡,也造就他以科技果實滋養文化土壤的「俠義風格」。童子賢不僅寫下科技創業傳奇,也成就了不一樣的企業家典範。

(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