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表示,行政院在今年7月核定「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透過大大面向,全力推展跨部會合作,共同打擊犯罪。(記者田裕華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國內平均每天有超過11位長輩遭詐騙!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今出席自由時報舉辦的「2023台灣資本市場論壇-透視詐騙 全面反擊」,她指出,去年65歲以上的高齡者遭到詐騙案件4167件、平均每天為11.4件,類型最多是「假投資詐騙」;她表示,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轉知銀行強化對櫃檯行員執行臨櫃關懷提問之教育訓練,以有效防止民眾受欺騙。
今天論壇主題為「不讓詐騙幽靈任意盤旋 ─ 反擊的策略與作為」,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檢查局長張子浩、高檢署「查緝詐欺及資通犯罪督導中心」執秘卓俊忠、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及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等。
鄒景雯在今天論壇指出,金管會統計銀行5年來防止民眾被詐騙的金額高達80億元,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或許可以說「沒有金流就沒有詐騙」,但請問銀行是如何協助防止民眾被詐騙?銀行局有那些要求銀行落實的政策?
莊琇媛表示,行政院在今年7月核定「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透過大大面向,全力推展跨部會合作,共同打擊犯罪,以達到保護民眾財產安全,包括:「阻詐-贓款流向面」、「堵詐-電信網路面」「懲詐-偵查打擊面」及「識詐-宣導教育面」。
莊琇媛說,金管會是金融監理機關,在金流端,從臨櫃面、網路或行動銀行與預警機制都包含在內;例如:在臨櫃關懷,是客戶到分行匯走或提領款項,銀行原本就要執行KYC(認識你的客戶),進行任何的關懷提問,要把錢匯給誰?受款人?用途為何?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除了上述的臨櫃、網銀或行動銀行,包括:電子支付、第三方及虛擬帳戶也都被詐團盯上,因此,金管會將積極督促金融機構必須協助檢視,客戶是否有異常狀況。
尤其,從詐騙案例分析,光是去年65歲以上高齡長者遭到詐騙案件共4167件,平均每天就有11.4件;其中,高齡者被騙案件最多是「假投資真詐騙」,占比約25%。
第二名是「猜猜我是誰詐騙」.也就是以親屬或家人朋友為主,以久未見面方式進行詐騙,占比為22%;第三名為「假檢警詐騙」,歹徒假扮檢警調欺騙長輩,宣稱銀髮長輩帳號涉及洗錢的刑案將凍結,要求被害人將款項匯到指定賬戶,或提領給特定人代爲保管,比重為8%。
莊琇媛指出,針對警政署每月分析之阻攔詐騙案例,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轉知各金融機構作為關懷提問之參考範例,並強化對櫃檯行員執行臨櫃關懷之提問,以期透過更有效的攔阻非法詐欺金流,減少民眾財產損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