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日本廢棄拋海有案底 60年前曾害萬人染怪病

2023/09/10 09:24

水俁病是因食入被汞污染的海鮮所引起的汞中毒病症。(美聯社資料照)

日本已把130萬噸核廢水排入海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311福島核災事件發生至今已12年,由於福島第一核電廠內部儲水槽數量逼近極限,近期日本決議,自8月24日起將分次把約130萬噸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引發亞洲鄰國不滿,中、港、澳隨即宣布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南韓官方雖未反對,但多數民眾仍對日方排放廢水表達強烈反彈;台灣先前則爆發搶鹽亂象,就連日本漁民也持反對意見,認為核廢水一旦排入海中,將衝擊日本漁業出口。

核廢水的爭議在於其中含有的「氚」(tritium)等60多種放射性核種,雖然日方強調,排出的核廢水已經過淨化處理,遠低於國際的排放標準,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日本國內的水俁病受害者組織對此呼籲,排放的核廢水濃度雖然較低,不過仍不可忽視排入海中可能對人體與海洋造成的傷害。

日本於2023年8月24日排出首波核廢水,預計將持續排放30年。(歐新社)

1956年熊本縣汞污染 水俁病萬人受害 

水俁病(Minamata disease)是因汞中毒引發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1956年在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周邊發生,當時一座肥料廠將含汞的毒廢料全部排進大海裡,汙染了魚蝦貝類,導致附近居民食用後患上水俁病。

其症狀包括:手腳麻痺、運動障礙、視力聽覺障礙等,嚴重者還可能引發痙攣、神經錯亂、昏迷,甚至死亡,自發病起3個月內約有半數重症者離世,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1965年日本新潟縣又爆發水俁病,同樣是由化工廠排放廢水所引發,該病症與熊本縣的水俁病類似,因此被稱作第二水俁病或新潟水俁病。前後兩次水俁病、痛痛病、四日市哮喘被列為日本4大公害疾病。

水俁病在當時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危及上萬名當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只因涉事公司無視安全因素,肆意排放含汞廢水,事後還蓄意隱瞞,水俁病事件的受害者認為,如今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對福島核廢水的處理方式與水俁病事件近乎相同,似乎並沒有從過往的歷史中學到教訓。

部分日本民眾及漁民也要求日本政府停止排放核廢水。(路透)

核廢水含氚、碳-14含量  各國仍憂心

雖然日方表示,排出的核廢水已透過ALPS系統過濾處理,除去了大部分的汙染物質,但仍含有氚以及少量的碳-14,引發各國憂心。氚是一種氫的放射性同位素,各國對氚的容許值不同,以日本來說,一般核電廠產生的含氚水排放入海時,標準值是每公升不得超過6萬貝克,東京電力公司在排放前,會先將核廢水用海水稀釋百倍以上,每公升含氚量將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的1/40,也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公升1萬貝克的標準。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福島核電廠處理水排放數據監測網顯示,目前福島核電廠排放的廢水中,每公升含氚量約207貝克,IAEA指出,只要氚排放量能控制在法定標準內,就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傷害。

若因下雨或游泳時接觸到氚水,由於氚並不會穿透皮膚進入人體,因此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目前也尚無科學研究證明氚與癌症有關;至於碳-14則是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廣泛存在於大自然與人體中,部分食物也含有一定量的碳-14,不過碳-14能被人體排出,因此留在體內的輻射劑量偏小,儘管核廢水無法除去碳-14,但其濃度低於管制標準,因此對人體影響不大。

日方表示,排放出的核廢水已經過處理,氚與碳-14含量低於國際標準。(歐新社)

放射師:日核廢水輻射劑量低

事實上,人類生活處處都會接觸到輻射,如:使用手機、微波爐、可見光等,只是一般人通常會忽略這種非游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高雄市立鳳山醫院診斷科放射師王芝鈞受訪時解釋,游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分為確定效應與機率效應,以日本排放核廢水事件為例,儘管這項排放計畫長達30年,但氚的半衰期為12年,30年過去,已經過2次半衰期,因此剩餘的劑量微乎其微,不足以造成確定效應的輻射傷害。

而機率效應指的是輻射可能會誘發細胞突變導致癌症發生的機率,癌症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成正比,當劑量增加,機率也會隨之提升,但機率問題誰也說不準,因此無法討論。總結來說,核廢水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仍有待國際間持續的監測與審查。

核廢水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有待持續監測與管控。(路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