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特斯拉降價搶市佔 陸行之憂 「電動車手機化」

2023/09/03 14:56

特斯拉降價搶市佔,陸行之憂 「電動車手機化」。(示意圖,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日相繼在中國、台灣大幅調降Model S、Model X售價。對此,身為電動車愛好者及特斯拉股東的陸行之表達擔憂,擔心「電動車手機化」,也擔心馬斯克只想加速改變世界。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週六(2日)臉書發文表示,很期待新版Model 3在今年第4季增加出貨量,電動皮卡Cybertruck第4季推出2024年放量,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的優化,1.5萬至2萬美元(約新台幣47.67萬至63.57萬)低價版電動車推出,充電樁/FSD全球授權進帳,儲能系統受惠於全球綠能化等。

但當一些專家說特斯拉殺價可以拿到更多的市佔、說特斯拉成本也跟價格一樣同步大幅下降、說特斯拉仍然獲利率第一名,就連馬斯克自己也說,可以殺到沒利潤以後靠軟體賺錢,讓陸行之不禁開始擔憂「電動車手機化」趨勢,也擔心馬斯克只想加速改變世界。因此,陸行之列出3大迷思與讀者粉絲分享。

第1,關於降價搶市佔的迷思。 陸行之指出,記得手機從一般功能型手機 (Feature phone)到智慧手機,從3G到4G,4G到5G,每個世代,參與廠商從半導體到組裝,到品牌,都是規格滿溢,盡力降成本,降售價,搶市佔,但當降價成為全產業鏈運動,市佔的變化就不大。

陸行之以特斯拉為例,今年從第1季開始到第3季,特斯拉全產品線平均單價年減超過20%,但其全球車廠營收比例始終保持在5%至5.5%,大家加速降價只是把10年典範轉移的藍海市場提早變成5年的紅海市場。換另個角度看有些公司因為創新,每個世代的新產品(科技/非科技)貴上一大節,很注重自己提供給客戶的價值(value proposition),不輕易降價,獲利率越來越高。

第2,關於降成本就該降價格的迷思。陸行之稱,記得以前摩爾定律微縮盛行時,台積電每隔18個月給客戶來個加倍效能,耗能減半,同電晶體單位成本減半,搞得全產業鏈數量的成長被價格的大幅下跌消減大半,記得數十年前台積電總是說,晶圓代工產業長期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僅有5%至10%,現在反而變成倍數的10%至20%,但現在電腦,手機,電視這些營收占比總共超過60%至70%的產品比以前的成長減半,甚至衰退,晶片何來10%至20%成長呢?當然就是產業鏈開始懂得漲價賺慢/大錢,而不是降價賺快/小錢。

回到特斯拉來看,特斯拉全產品線平均成本年減僅有10%,何來降多少成本,降多少價,而且單價降了超過20%,不是把今年數量成長的37%,打回原型,2024年會不會也來個40%數量增長,10%營收增長呢?那40%營收/獲利CAGR,不是要變成10%營收CAGR,負10%獲利CAGR?

陸行之還透露,近日與好友用餐,好友夫妻最近在美國把特斯拉Model S換成Benz EQS, 是擔心特斯拉車子科技化,要是產品價格每年砍個20%至30%,他們的二手電動車誰要買,陷入二手電動車保值這麼差,誰敢買新車的惡性循環。

第3,對於特斯拉獲利率第一的迷思。陸行之表示,經過特斯拉今年的自殘大降價,其並未看到特斯拉獲利率領先的趨勢維持或擴大,特斯拉全球營業利潤份額反而從去年的12%降到今年的7%,營業利潤率反而從去年的大幅領先同業近11個百分點到今年2季剩下2個百分點的差異。

其中豐田、現代、Benz、BMW紛紛超車特斯拉,中國上汽、比亞迪(BYD)、理想與特斯拉的營業利潤率差距拉近,甚至第3季可能連5%都沒有?而此意味著,特斯拉的自殘大降價,是殺敵3000,自損6000,且並沒有加速消費者改買電動車,甚至沒有加速改買特斯拉品牌的電動車,可能反而擔心特斯拉品牌電動車的保值問題,擔心先買先賠錢,陷入撐越久越便宜的惡性循環。

陸行之質疑,特斯拉最聰明的管理層腦袋難道會不知道這結果嗎?還是他們只想改變世界,就像馬斯克說的,殺到沒賺錢也沒關係,拉著大小股東一起陪葬。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