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檢舉金融詐騙前7月累計408件 3種類型最多

2023/08/09 17:29

金管會公布民眾檢舉金融投資詐騙件數統計,今年前7月累計408件。(記者王孟倫攝)金管會公布民眾檢舉金融投資詐騙件數統計,今年前7月累計408件。(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今天(9日)公布民眾陳情金融詐騙案之統計件數,今年前7月累計為408件,若以上半年比較,今年前6月是328件,與去年同期323件相近;金管會表示,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主要有3大類型,包括:「冒名金融業者」、「電話、簡訊及LINE群組勸誘買股」及「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

國內金融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例如:今天有新聞報導,新北市一名65歲民眾,聽信網路上的股票投資廣告,短短2個月內陸續匯出1230萬元,該詐騙集團日前已遭警方破獲逮捕。

金管會證期局今天也公布統計,接獲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2021年1月至6月為127件、7月至12月為312件,2022年1月至6月為323件、7月至12月為313件,至於今年前6月是328件,若計算至前7月408件。

從以上民眾檢舉投資詐騙件數來看,首先,在時間點,前年(2021)上半年還只有1百多件,但到了前下半年就大增至3百多件,去年與今年也維持3百多件趨勢。

其次,過去每半年有3百多件檢舉件數,換算下來,等於平均每個月是50~55件,但今年7月單月卻大增80件,是否詐騙情況愈加嚴重?或是個別單月的特殊情況,尚有待持續觀察。

此外,證期局也揭露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主要類型,可區分為第1種、「冒名金融業者」:這是詐騙集團假冒合法證券業者或金融機構發送簡訊招攬加入LINE群組;或假冒財經名人成立群組鼓吹投資特定商品或下載特定APP。

第2種是「透過電話、簡訊及LINE群組,勸誘民眾買股」:詐騙集團是透過LINE群組,向投資人假稱提供高獲利飆股資訊勸誘民眾投資港股或台股。

第3種為「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不法人士推薦民眾安裝假投資平臺App,然後,宣稱該App可「插隊」搶漲停股票並「保證獲利」。

「民眾應透過合法業者進行投資,以維護自身財產安全!」證期局官員呼籲,勿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社群、簡訊或網頁廣告,民眾投資前應停看聽,注意風險,審慎確認所做投資或交易係透過合法金融機構進行,以維護自身財產安全,避免日後交易糾紛,投資人權益無法受到保障。

金管會表示,非法業者常假借投資公司、投資顧問公司或財務顧問公司,藉由網頁廣告、簡訊或社群媒體,招攬民眾透過所提供之境外外匯交易平台從事外幣保證金交易;亦有歹徒提供個別期貨未來交易價位之分析建議或代操之服務。

上述境外交易平台既未由金管會核准,亦可能未受外國主管機關監管,民眾如遇交易糾紛,恐難以求償。金管會強調,已設置「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提供民眾查詢合法業者名單,該專區並列有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業務態樣、詐騙類型、投資警示與宣導資料等,民眾可多加上網查看參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