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台積電美國廠 張忠謀最擔心的事來了

2023/08/09 07:28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過去曾表示,「好的企業,可以要求不要有工會」。(法新社資料照)

亞利桑那工會 嗆台積電引進低廉勞工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先前宣佈,將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的量產時間從2024年初延後至2025年,董事長劉德音將此歸咎於亞利桑那州缺乏足夠的技術工人,隨後引發當地工會不滿槓上台積電。美國的工會文化以強悍出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過去不只一次提到美國工會問題,更曾稱,企業沒有工會才發展得好。

亞利桑那州建築貿易協會(Arizona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Trades Council)主席巴特勒(Aaron Butler)日前投書《鳳凰城商業報》(Phoenix Business Journal)怒批,台積電以工程延宕為藉口,實際上是為了引進人力成本較低的外國工人。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表示,亞利桑那州廠因熟練裝機人員不足,量產時間將延後。(彭博資料照)

台積電美國廠尚在興建 工會就下馬威

劉德音日前於法說會中說明,亞利桑那州4奈米晶圓廠因熟練裝機人員不足,量產時間將延後。巴特勒在文中指出,亞利桑那州過去40多年來,一直在為英特爾(Intel)建晶圓廠,顯示他們在這一領域的經驗和技術,反駁台積電關於美國工人存在技術差距的說法。

台積電隨後回應強調,公司沒有要以外籍工作人員取代當地工作人員,將持續優先考慮在亞利桑那州聘用當地人員,目前供應商針對電力、鈑金和焊接等職務持續招募當地施工人員。

台積電也補充說明,由於公司正在最尖端且精巧的製造設施中,處理最先進精密設備的關鍵階段,需要有熟練經驗的專業人員執行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特定工程,暫時從台灣調派這些專業人員至亞利桑那州支援相關工作。

外媒報導台積電決定派遣 500 多名有經驗的台灣勞工前往當地協助作業,以使得建廠工程能夠順利進行。台積電的 500 名台灣員工都需要 EB-2 工作簽證才能在美國合法工作。而這些簽證適用於具有「特殊能力」的工人,如此以證明他們比美國工人更適合在當地就業。認定的標準是必須能夠在科學、藝術或商業方面表現出 「卓越的能力」,現在亞利桑那州當地工人團體更是找上國會議員請願,要求美國禁止對台灣發放工作簽證,使台灣勞工無法到亞利桑那州工作,以保障當地勞工權利。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親自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路透資料照)

張忠謀:成功的科技業多沒工會

台積電亞歷桑那廠這次的風波因工會而起,而過去張忠謀就曾多次談到美國工會問題。去年12月台積電在鳳凰城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不少政府官員、企業高層都到場,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親臨現場致詞。拜登在當時表示,要把製造業的工作帶回美國,並高喊「工會回來了(Union is coming back)」,張忠謀在今年7月的一次活動上坦言,自己當時聽到拜登說這句話覺得有些刺耳。

2016年接受媒體專訪時,張忠謀指出,美國科技公司多半沒有工會,Google、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微軟(Microsoft)都沒有工會,英特爾(Intel)和德儀(Texas Instruments,TI)也沒有,要了解這些公司為何成功,張忠謀認為,沒有工會是其中一大關鍵。

張忠謀表示,高科技產業在美國萌芽時,自己正好在美國見證這一切,而當時大家清楚看見勞資糾紛「斷送」美國汽車業,因此美國科技業在當時下定決心,絕對不要工會。一個公司要成功,是要大家同心協力,一旦有了勞資對立,就很不好。工會或許可以對勞工帶來暫時的好處,升高薪資、降低工時,但長期下來對勞工不好,對整個社會也不好。但張忠謀隨後也補充,台灣的情況有些不同,應該說「好的企業,可以要求不要有工會」。

不過距離張忠謀這次訪問至今已過了數年,時空背景改變下,當時提及的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其中已有部份成立工會。Google母公司Alphabet員工在2021年1月正式成立工會;亞馬遜在紐約的倉儲員工2022年4月成立公司內部首個工會;微軟員工則在2023年1月投票決定成立在美國的第1個工會,成為大型科技公司員工組織起來的最新案例。

美國亞利桑那州當地工會日前槓上台積電,怒批台積電以工程延宕為理由,藉機引進人力成本較低的外國工人。(彭博資料照)

2019年通用汽車罷工 損失1145億元

張忠謀受訪時點出美國汽車業面臨的工會問題,事實上美國工會過去組織罷工,就曾導致全美多家工廠關閉,重創汽車業。2019年9月,汽車巨頭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超過4.8萬名員工,在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組織下發動罷工。

這次的行動導致全美34家工廠關廠,並切斷了墨西哥和加拿大工廠的營運,罷工最終持續了40天的時間,是通用汽車自1970年以來最長的罷工,對當季利潤造成36億美元(約新台幣1145億元)的損失。這也是2007年以來,通用汽車首次大規模罷工,在2007年的行動中,有多達7.3萬人參與,停工2天共造成了3億美元(約新台幣95.4億元)損失。

罷工發生之際,工會和通用汽車就薪資、醫療福利、時薪工人待遇以及外國供應商等問題發生爭辯。工會強調,在公司陷入衰退困境期間,員工作出了犧牲,而過去2年半,通用汽車獲利超過250億美元(約新台幣7952億元),勞工們表示,他們罷工是為了從公司豐厚的利潤中獲得回報。

在工會組織下,2019年9月通用汽車超過4.8萬名員工發起罷工。(法新社資料照)

汽車工會九月又要重啟談判

工會成員最終與通用汽車簽下為期4年的協議,讓罷工順利落幕,事實上,這筆協議即將在今年9月中旬到期,工會近期也再度開始與底特律3大巨頭啟動談判。這次勞資談判恰逢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從底特律車廠,到全球其他汽車製造商,產業一直致力於降低成本,以加速從燃油車過渡到電動車。

今年剛上台的UAW新任主席費恩(Shawn Fain)提到,這次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UAW一直以來對於產業轉型持謹慎態度,由於電動車所需的零件可能減少,市場普遍認為,轉型電動車可能使產業所需的工人跟著減少,費恩則指出,電動化的過程,不應該導致失業。

分析師預估,美國汽車製造商今年再出現罷工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其中可能包括多家車廠同時罷工。繼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損害生產和獲利之後,新的罷工潮對於美國汽車產業恐怕又將是一次打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