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漁電共生案場遭汙名化 光電五大公協會發嚴正聲明

2023/08/07 10:35

漁電共生案場遭汙名化,光電五大公協會發表嚴正聲明。(業者提供)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近期漁電共生案場頻遭汙名化,不但被指稱「漁電共生根本就是漁死電生」,甚至更傳出漁電共生場基樁影響地下水層,改變漁塭水質鹽度及加速退水速度,對養殖十分不利,導致漁貨減少價格上升等,今(7)日光電五大公協會發布嚴正聲明,呼籲各界團結推動再生能源、勿以訛傳訛,讓環境、養殖、綠電共好。

針對太陽能基樁使漁民無法使用牽漁網方式捕魚的說法,光電公協會表示,目前所知多數業者利用漁塭堤岸及引水渠道設置基樁,以避免影響大面積漁網捕撈;對於黑面琵鷺生態疑慮方面,漁電共生開發的案場皆位於既有漁塭,與黑面琵鷺主要棲息地並無影響,且業者早有共識,同時也已避免開發七股台61以西黑面琵鷺生態敏感區。

至於傳出漁電共生場基樁影響地下水層,改變漁塭水質鹽度及加速退水速度,對養殖十分不利,導致漁貨減少、價格上升。公協會也澄清,多數漁電共生魚塭具有蓄洪功能,且養殖用水並不與是否降雨直接相關,漁貨價格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含農業人口老化導致缺工、漁民選擇性養育高獲利漁種、飼料價格上漲等不可控因素,呼籲民間單位發言時應切重專業事實陳述。

公協會解釋,台南地區的太陽能光電業者積極採用友善環境生態工法,在工程建置前期,業者即逐一拜訪場內漁民,並邀請參與案場設計,透過企業與民間合作,確保漁電共生計畫符合漁民養殖實際需求,也有效降低對漁塭造成的直接破壞。

公協會強調,漁電共生案場在夏季時,太陽能設施能為漁塭適度遮光,避免水溫升高影響漁塭生態平衡,冬季則為發電設施設置防風布,抵禦東北季風,且漁塭完工後也具有蓄洪功能,提升自然保護能力,在光電業者對環境愛護的情況下,漁電共生案場能達成環境、養殖與綠電三方共好,希望外界切勿以訛傳訛,將漁電共生案場汙名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