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日本比美國狠 中國半導體舉步唯艱

2023/08/04 07:28

日本已於2023年7月23日起管制23種半導體設備出口。(彭博)

日管制23種半導體設備出口 劍指中國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美中競逐一路從貿易戰延伸成科技戰,美國也從單打獨鬥轉變成與盟國聯手圍堵中國。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今年5月宣布,針對23種晶片設備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含了11項薄膜沉積設備;4項微影曝光設備;3項清洗設備;3項蝕刻設備;1項熱處理設備、1項測試設備等,除了友好的42個國家與地區之外,如:台灣、美國,其餘均需個別申請許可,新規已於7/23生效,加上荷蘭限制DUV(深紫外光)曝光機出口至中國,將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與箝制。

雖然日本否認這項管制是針對中國,日本經濟產業省部長西村康稔也強調,新規僅是加強監督,避免技術流向軍事用途,不過,外界仍將日本此舉解讀成是跟進美國箝制中國取得關鍵半導體原料與設備所做出的行動。

日本祭出的管制恐使中國在無法發展先進製程的同時,也難以擴張成熟製程。(路透)

日本新規 中國很難發展14奈米以下製程

日本新規對中國影響有多大?此前美國的禁令主要針對邏輯IC領域14/16奈米以下的製程、18奈米以下的DRAM記憶體製程、128層以上的NAND快閃記憶體等,並限制所有美國人不得為中國研發或生產高階晶片;加上荷蘭限制DUV曝光機出口,使中國在先進製程方面的推進受阻,要想發展14奈米以下,難度可說是越來越高。

日本的晶片技術與設備雖然並非最新,但因擴及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應用的範圍更廣泛,也是智慧家電、汽車及電信設備等不可或缺的技術,代表中國在成熟製程方面的發展也將受限。

另外,中媒報導指出,2022年中國4大半導體設備來源國為日本、美國、新加坡、南韓,由於艾斯摩爾(ASML)的高階機種數量少,且大多被台積電和三星訂走,因此,日本成了中國半導體設備最大的來源國,佔中國進口總額的3分之1,因此日本祭出限制,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將更為顯著。

日本是中國半導體設備的最大進口來源,佔中國半導體設備進口額比重約3成。(彭博)

日關鍵半導體原料 具壟斷地位

由於日本企業掌握了半導體產業鏈最上游的關鍵材料與設備,在前段生產程序常用的19種材料中,就有多達14種由日本供應,因此,可說是握有全球半導體關鍵生產原料的主導權,這也足以說明,2019年日韓貿易戰爆發後,日本對南韓實施光阻劑出口管制,為何會嚴重打擊南韓的半導體產業。

日本此次的管制重點在於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如:東京威力科創(TEL),主產品為半導體成膜、蝕刻設備,以及製造平板顯示器液晶的設備;光學儀器大廠尼康(Nikon)的浸潤式微影(Immersion Lithography)設備,更是半導體業目前製造先進晶片時廣泛應用的技術之一。

另外,還有中國設備的主要供應商-愛德萬測試(Advantest Test)、全球第6大半導體設備廠與晶片清洗領域巨頭迪恩士(Screen)、晶片切割、研磨、拋光設備廠迪斯科(Disco)等,由於日、荷設備大廠在半導體行業中具有難以取代的地位,因此,日本的新管制加上荷蘭限制DUV出口,恐使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陷入停滯,但相對來說,日本數10家相關企業的業績同樣很可能受到衝擊。

日本除了握有關鍵的半導體原料,在設備方面與荷蘭ASML一樣,具重要的核心地位。(彭博)

野心勃勃!日拚復興半導體產業

事實上,在美中兩強大打晶片戰的同時,日本也積極地推動半導體復興計畫,試圖強化自身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因為即便日本的半導體原料與設備對全球供應鏈來說至關重要,但在《美日半導體協議》後,堅持傳統生產模式加上客戶的流失,以及台、韓晶片產業崛起,均導致日本半導體業節節敗退,近年市佔已降至10%左右。

歷經疫情引起的供應鏈斷鏈危機、晶片荒,以及不斷升溫的地緣政治局勢,都讓各國更加重視半導體產業,日本組建國家晶片隊Rapidus,並與歐洲半導體研發龍頭imec、美國科技大廠IBM建立合作關係,預計2027年開始量產2奈米晶片,展現出有意重返半導體大國的野心。

此外,日本政府也重新修訂晶片戰略,目標是在2030年前,讓國內半導體銷售額增加2倍至逾15兆日圓(約台幣3.3兆),同時也積極招攬台積電、美光、三星等半導體大廠赴日設廠,盼提升晶片生產自主力,穩定半導體供應鏈。

日本致力於復興半導體產業,積極招攬半導體大廠赴日擴廠。圖為台積電與索尼半導體的合資企業Jasm。(彭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