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第2大財團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Chey Tae-won)表示,儘管中國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但企業需要在中國以外實現多元化,這樣南韓才能保持工業競爭力。(彭博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南韓第2大財團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Chey Tae-won)表示,儘管中國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但企業需要在中國以外實現多元化,這樣南韓才能保持工業競爭力。
根據彭博報導,崔泰源7月2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無疑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但即使我們想提升與中國的貿易,考慮到中國的國內問題和其他地緣政治風險,這存在許多限制。」
崔泰源指出,南韓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將重心從中國移開,這就需要南韓企業尋找替代市場,並擴展到更多新興行業,包括涉及人工智慧(AI)的業務。
中國一直是南韓從半導體到顯示器等產品的最大買家,但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上中國企業在自立更生的國家目標推動下,透過更多高科技製造向價值鏈上游移動,中國占南韓貿易的比重持續在下降。
「韓聯社」針對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進行分析後顯示,今年上半年南韓對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暴跌24.9%。而按中國的進口來源地分析,今年上半年南韓在中國進口來源地中所占比重年減1.5個百分點至6.1%,排名從第2下滑至第5。
崔泰源表示:「現在的市場都很分散,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世貿組織(WTO)的控制。對於經濟依賴出口的南韓來說,這變成更大的挑戰,我們現在需要找出較小市場的需求。」
近年來,在中外企因競爭加劇、勞力成本上升、商業環境不穩定,以及對爆發台海戰爭的擔憂,紛紛尋求分散供應鏈,很多公司實施「中國+1」策略,將部分產能或投資轉至東南亞或印度等地,避免只在中國投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