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報失利、產量目標難達 電動車新創深陷陰霾

2023/05/10 10:01

在價格戰衝擊下,電動車新創財報失利,接連下調產量目標。(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降價,持續推動銷量成長,加上傳統車廠推出低價電動車款,重創電動車新創公司,從Fisker、Lucid到尼古拉(Nikola)都公佈了令投資人失望的財報,並宣布下調產量目標,加深了對需求的疲軟和持續的價格戰。

《路透》報導,電動SUV製造商Fisker和「卡車界特斯拉」尼古拉皆在週二(9日)公佈虧損後,股價分別下跌7%、13%;週一(8日)公佈低迷的表現後,Lucid週二股價也跌6%。

去年11月才開始生產Ocean SUV的Fisker,Q1淨虧損1.206億美元(約新台幣37億),超出預期,手中握有6.525億美元(約新台幣200億)現金。Fisker也將年度產量目標從4萬2400輛電動車,下調至3萬2000輛至3萬6000輛。

CFRA Research分析師尼爾森(Garrett Nelson)表示,大量的新電動跨界休旅、SUV進入市場,競爭加劇應該會影響Fisker營收。尼爾森補充,隨著Fisker提高產量,虧損預計將激增。

尼古拉在Q1生產了63輛電動車,消耗2.4億美元現金(約新台幣73.8億),單季淨虧損1.691億美元(約新台幣52億)。公司財務長帕斯特里克(Anastasiya Pasterick)指出,現在這種程度的現金消耗,對公司業務而言不可持續,目前正在考慮減少支出的各種選項。

Lucid在Q1淨虧損達7.795億美元(約新台幣239.5億),這段期間內生產2314輛電動車,燒掉8.357億美元(約新台幣257億)現金,現金及約當現金降至9億美元(約新台幣276.5億)。今年產量目標從原先預測的1萬至1.4萬輛,調整成逾1萬輛。

各家公司對於前景的悲觀看法,凸顯了資金緊張的電動車新創現正面臨的挑戰,這些企業試圖翻轉汽車產業的計畫,在利率上升、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正在瓦解。

根據電動車部落格Whole Mars Catalogue計算,Lucid在Q1交付的電動車,每輛損失55萬4429.59美元(約新台幣1705萬)。帶領特斯拉熬過「生產地獄」的馬斯克(Elon Musk)也推文回應稱,推出原型車很容易,實際生產很難,要實現正現金流更是痛苦的過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