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2022年對國內上市半導體公司發放超過121億元人民幣(537億台幣)補貼,但也任5746家公司倒閉。(擷取自網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為了因應美國對中國祭出先進半導體技術和設備出口管制措施,並尋求半導體自給自足,中國政府2022年對國內上市半導體公司發放超過121億元人民幣(下同,17.5 億美元,537億台幣)補貼;儘管如此,中國有更多小型半導體公司因為不受政府重視,走上倒閉之路。
中國電子產業新聞網站「愛集微」匯集了金融數據提供商 Wind 的數據顯示,2022 年獲得中國政府補貼的前10大半導體公司,總計獲得54.6億元(約新台幣240億元),占所有上市半導體公司獲得金額的45%。但這個統計資料僅涵蓋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半導體公司,許多非上市半導體公司也獲得了政府支持,包括透過貸款和直接投資。
在獲得中國政府補貼的上市半導體公司中,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SMIC)是最大受益者,接受補貼金額高達19.5億元(約新台幣85.8億元)。另1家獲得逾10億元補貼(約新台幣44億元)的公司,是總部位於廈門的 LED 製造商三安光電,獲得了10.3 億元(約新台幣45.32億元) 。排名第3的則是陝西晶片封裝公司天水華天科技,獲得 4.67億元(新台幣20.55億元)。
其他獲補貼的前10大半導體公司包括聞泰科技、華燦光電、北方華創、楚江新材、寒武紀科技、三環集團、龍芯科技等,每家企業獲得1到4億元不等的補貼。而除了前10大獲補貼的企業,其他半導體公司每年約可獲得20萬元補貼(約新台幣88萬元)。
這些數字顯示,在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之際,中國半導體公司如何從中國政府加強半導體自給自足政策的努力中受惠。
從2022 年底以來,包括四川成都、江蘇南京和蘇州、以及廣東廣州和深圳在內的中國多個城市,都在響應中國政府的號召,透過國家撥出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元的補貼經費,用以發展半導體產業。今年至今,僅蘇州就承諾培育 10 家領先創新企業的發展,並在當地半導體生態系統中新增3家上市公司。
在此同時,一些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也獲得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量財政支持。包括今年2月下旬,中國最大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YMTC)從一群國家支持的投資人獲得了70億美元(約新台幣2142億元)的新資金。此外,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第2大晶圓代工廠商華虹半導體,也獲得了67億美元(新台幣2050億元)了國家補貼
然而,儘管中國政府2022年對國內上市半導體公司發放超過 121 億元補貼,有更多公司因不受重視,而走上倒閉之路。根據最新統計,光是在2022年間,申請吊銷、註銷登記的中國半導體相關公司達5746家,比2021年的3420家大增68%,代表中國這2年總共消失了近1萬家半導體公司,未來形勢恐更嚴峻,半導體企業倒閉退場的態勢短期難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