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商機無限的大生意 小英鳴槍開跑了

2023/04/28 07:30

近年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各國政府、民間企業致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試圖抑制全球暖化。(美聯社資料照)

工廠買碳權 才可繼續排碳生產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年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各國政府、民間企業致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試圖抑制全球暖化。根據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限制全球暖化的目標,全球必須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並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

1990年代,開始出現溫室氣體排放限額和相關交易的概念。1997年通過、2005年生效的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已開發國家承諾,相較於1990年排放規模,將在
2008年至2012年期間,減少6種溫室氣體排放,碳交易制度也在這時成形。

《京都議定書》後,各國政府和企業被分配一定額度的碳排放權利,企業或國家若實際排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獲配發的額度,可以到市場買賣。這也是首度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換為金融商品。

碳權額度(carbon credit)可供交易,1單位的碳權額度相當於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其他
等量的溫室氣體。而建立碳權額度背後的想法非常簡單,若是1家企業無法避免釋放二氧化碳,那可以要求另1個實體減少排放,這樣即使第1個排放者繼續產生二氧化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總量也會減少。

許多企業、政府透過植樹抵銷自己的溫室氣體排放。(法新社資料照)

種樹抵銷碳足跡 最常見碳權方式

根據《京都議定書》,政府和企業可以資助碳抵銷(carbon offset)計畫,作為減排戰略的一部份,換句話說,為碳抵銷計畫提供資金,將可以補償已經存在於其他地方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每個項目減少的每1噸排放量,都會產生1單位的碳抵銷或碳權額度,個人或企業都可以直接投資項目或藉由購買碳權額度來抵銷自己的碳足跡。碳抵銷項目涉及氣候行動不同的努力或創新,有些人致力於保護生態系統、推動清潔能源技術或可再生能源,其他計畫則透過植樹,直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計算抵消排放量所需的樹木過程相當複雜,考慮到1顆樹每年可抵消約2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7噸的美國實體每年需要種植約500顆樹,才能成功抵消碳足跡。但這一數字仍因許多背景而異,包括種樹的地區和當地生態體系。種植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樹木,往往比種在其他地區的樹木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造林一直是相當受歡迎的選項之一,多個企業、國家接連承諾植樹,截至2020年的30年內,全球的樹木量暴增4700%。石油巨頭殼牌(Shell)表示,公司將在3年內花費3億美元(約新台幣92.1億)種植超過500萬顆樹,最終將在2030年前種植並保護10億顆樹木。但也有部份人士認為,造林帶來的效益有限,像殼牌、英國石油(BP)等公司很容易透過造林計畫來獲得碳權額度,實際並未減少碳排放。

部份人士認為,殼牌、BP等石油巨頭很容易透過造林計畫來獲得碳權額度,實際並未減少碳排放。(法新社資料照)

2030年 全球碳權額度達1.5兆

據管理諮詢公司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數據,自願性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近年吸引愈來愈多興趣,市值翻了2倍,交易量幾乎翻了1倍。2021年市場達到20億美元(約新台幣614.6億),避免或消除了1.66億噸的碳排。到2030年,市場預計將達10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73億至1.2兆)。

聯合國「擴大自願性碳市場工作組(Taskforce on Scaling Voluntary Carbon Markets,TSVCM)」計算則得出,到2030年,碳權額度的需求可能會增加15倍,創造超過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的市場。

隨著額度成長耗盡低成本的供應選擇,碳權需求增加將推動供應成本上升,到2035年,碳權價格的預估中值可能上漲至每噸80至150美元。

碳權主要目標是鼓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但也存在一些挫折。研究表明,要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碳權額度價格應該更高。目前,碳排放額度平均價格低於每噸溫室氣體40美元到80美元,報告顯示,要實現2050年淨零的目標,碳價應來到至少100美元/噸。

全球頂尖的氣候科學家在2022年的1份全面的聯合國報告中表示,每噸碳成本為100美元的氣候解決方案,可以在2030年之前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少到2019年水準的一半。

歐盟的碳價在今年2月首度突破每噸100歐元,隨著歐盟收緊規範,價格漲幅加速成長。(法新社資料照)

碳價每噸100歐元 過去3年漲5倍

歐盟的碳價在今年2月首度突破每噸100歐元,這一價格在過去3年內上漲了5倍,隨著歐盟收緊規範,漲幅加速成長。在歐盟營運的特定產業公司,有義務購買碳權額度,包括天然氣、煤炭、發電或工業製造。在過去10年大部份時間裡,當金融危機後配額過剩時,歐盟的碳價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隨著歐盟新商定的碳價規則,以及政府和企業面臨愈來愈大的社會壓力,歐洲碳價走高。

2020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1項學術研究發現,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TS)在2008年至2016年期間,推動歐洲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4%。主要集中在電力部門,發電從化石燃料過渡到可再生能源。鋼鐵、水泥等「難以減排」產業的解決方案則更加昂貴,且仍處於剛起步的階段。

聯合國報告指出,佔全球排放量76%的70多個國家,現在已承諾踏出第1步。3000多家企業和金融機構制訂了減排目標,1000多座城市和400多家金融機構已加入這場淨零排放的競賽。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也宣布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資料照)

証交所主導 碳權交易所要啟動了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也宣布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預計於今年中完成設立登記,主要業務將包含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宣導服務,相關細節仍在籌劃中。

證交所表示,國內碳權部分將配合環保署法規進程及制度規劃,建置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國際碳權則將依國內企業需求與國際認證機構洽商合作,協助國內企業降低減碳成本,因應國際減碳衝擊;另針對國內碳費課徵、國際碳邊境稅實施及供應鏈碳中和等議題,將提供相關諮詢及宣導服務,以緩解企業碳焦慮。

證交所指出,臺灣碳權交易所的設立,可望協助企業於達成碳中和目標及經濟產業發展中取得雙贏,創造減碳誘因,進而激勵低碳或綠能科技創新,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未來並將藉由碳權交易增加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深具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