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全面機制降低地熱探勘門檻

2023/04/18 15:34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期能透過全面性機制讓開發地熱更具可行性,降低門檻來把台灣地熱發展起來。(記者廖家寧攝)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期能透過全面性機制讓開發地熱更具可行性,降低門檻來把台灣地熱發展起來。(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指出,菲律賓、印尼、紐西蘭等亞洲鄰國地熱裝置容量超過1GW(100萬瓩),反觀台灣地熱有約4000萬瓩的存量,但僅開發不到5瓩的裝置容量,因此希望能透過全面性機制讓開發地熱更具可行性,降低門檻來把台灣地熱發展起來,包含經濟部在財務面上提供探勘費用補助50%機制,並簡化行政程序,工研院則強化地熱的取熱技術、材料抗腐蝕性等技術面。

工研院今日舉辦「2023 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鄭文燦為活動致詞時指出,淨零排放路徑112年至115年綱要計畫投入總經費743億元,不僅著重在減碳技術,也希望綠能發展得更好,除了大家熟悉的太陽能跟風電之外,地熱也是台灣應投入更多的再生能源,地熱可以做積載綠能,也可循環利用,利用的土地面積也很小。

他指出,台灣的地熱大概4000萬瓩的存量,不過目前僅開發不到5瓩的裝置容量,反觀亞洲鄰國開發地熱裝置容量超過1GW的國家,就包括菲律賓、印尼、紐西蘭。因此經濟部把財務門檻與行政門檻降低一點、工研院把技術門檻降低一點,期能全面降低投入的困難,讓台灣地熱變得可行、得以發展起來。

他進一步說明,地熱發展的最大風險就是探勘,由於地質學調查常常無法徹底窺見地底全貌,鑿一口井可能耗費了至少5000萬元的成本卻還是找不到地熱資源,就有好幾個地熱發電廠在初期階段的風險都很高,例如宜蘭清水或是台東金崙,這是首要的大挑戰,因此經濟部修正再生能源條例,改成在探勘階段不需要有興辦計畫的核准,另外還有補助50%的探勘費用的機制。

另一方面因為台灣位於火山環帶上,地熱管材較易被硫磺或碳酸氫鈉等物質腐蝕,鄭文燦指出,工研院就在地熱相關的取熱技術、管材偵測、抗腐蝕性材料等方面加強。

鄭文燦也補充,另一個大家比較少看到的是生質能,生質能也是很多農業廢棄物轉型、或工業廢棄物轉型的方向,此外現在許多產業投入像沼氣發電、生質能發電等,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