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對台展開貿易壁壘調查 經貿學者揭背後盤算

2023/04/12 20:54

中國商務部今宣布,將就台灣對中國貿易限制措施展開貿易壁壘調查,涉及2455項商品。(彭博)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中國商務部今(12日)公告,針對台灣正在實施的禁止進口中國產品措施,發起貿易壁壘調查,涵蓋2455項商品。學者受訪表示,台灣早在20多年前就禁止進口中國這些產品,而中國現在才展開調查,應是做政治表態、經濟脅迫,未來有3種中方可能採取的措施。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認為,中國此舉的時間點非常關鍵,是在總統蔡英文訪問美國後,中國想從產業損害的方式來表達政治上的不滿。

為何她會這樣解讀?顏慧欣說,中國此次展開的行動,公告裡稱依據「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要對台灣正在禁止中國進口的2千多項產品調查。但事實上,台灣禁止進口的這些中國產品,早在2002年我國加入WTO就禁止,而中國的「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則在2005年就開始實施了。

也就是說,若要對台灣從20多年前就開始的行為調查,中國早就可以進行,但遲遲到現在才展開,顏慧欣認為,這並非為了產業利益考量,而是純粹做政治表態,是經濟脅迫的戰略手段之一。

顏慧欣分析,「中國在其他市場本身進行許多不公平貿易競爭,是普遍顯而易見的事實,使用這套調查規則,威嚇、宣示意味大於實質上想達到的效果。」至於這套調查規則,顏慧欣表示,實施以來案件數並不多,且大部分是中國可能想去WTO提出訴訟的案件。

若中國此次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成立,她指出,根據中國法律,中方可能採取幾種措施:

第一,進行雙邊磋商;第二,發起WTO爭端解決機制,但她認為中國較不願意把兩岸的事務國際化,因此可能不會採取這個選項;第三,可以「採取其他適當措施」,而該條文有很多解釋空間,也就是行政裁量權大,從以前的做法來看,中國很可能會禁止進口我國產品。

顏慧欣認為,中國可能發起「對稱式制裁」,也就是禁止進口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但農產品在之前已經被禁得差不多了,化工產品和紡織品可能會是下一個目標,她建議業者這段時間開始尋找其他市場,分散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