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局長連錦漳指出,在協助產業低碳化上,著重在協助中小企業建立自主的碳管理能力。(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經濟部工業局今(15)日說明2023施政重點,在推動產業低碳化上,著重在協助中小企業建立自主的碳管理能力,會透過工業區、工總及地方工業會等3個管道來觸及業者。
工業局長連錦漳致詞指出,現在推動低碳化方式有別於以往,著重在中小企業,尤其是協助企業建立較完整的碳管理的機制,不希望企業都讓第三方單位處理。
他表示,希望公司設置能夠至少兩人專職來進行低碳化工作,低碳化、智慧化工作,跟以往在做的製程改善或是新產品開發都不一樣,必須掌握全面製程,甚至連行政工作、辦公室設備耗能都要掌握,才能清楚掌握哪裡耗能最多、哪裡可以進行改善,若僅是依賴第三方進行碳盤查,就彷彿「船過水無痕」,很難完全掌握狀況,得到的效益未能完全反應投入的金錢、時間等資源。
連錦漳接著說,再來就是「以大帶小」,若沒有以大帶小,就算不出來供應鏈中上、下游的碳足跡,中心廠商以大帶小,擔任領頭羊分享減碳經驗給底下的供應商,也最符合效益;另外,工業局也有針對較有餘裕投入低碳化工作的企業,提供補助經費的機制。
連錦漳指出,過去是透過各點突破的模式拜訪個別廠商,但工業局其實有「利器」,也就是轄下62個工業區,就是很好的宣導平台,每一工業區的聯合總會又連到更多工業區,總計可觸及90個工業區、將近兩萬家廠商。另外,工總之下有148個公會,公協會也是一條管道,還有地方的工業會也是一條管道,就會由這3軌去做。
連錦漳強調,盡量就是協助中小企業建立碳管理能力建立好,凡是基礎穩健,縱使日後局勢怎麼變動,都不會有太大問題。他進一步舉例說明,歐洲碳邊境管理機制(CBAM)今年10月試行申報,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協助螺絲、螺帽製造業的中小企業,迅速學習碳管理能力,這方面也會請金工中心及相關法人全面參與協助。
連錦漳透露,工業局也積極舉辦「減碳CEO班」,因為老闆一定要支持,員工才能投入,目前已在中部舉辦,之後會去北部及南部辦理。
至於產業升級,連錦漳表示,例如工業區環保面,包含廢棄物處理,都會繼續施作,也會設法提供足夠土地給廠商設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