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美斷經脈 中芯野台戲能唱多久?

2023/03/22 07:37

中國加速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但隨著美國拉攏日本、南韓、荷蘭等盟國,中芯也陷入苦戰。(彭博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在去年10月宣布一系列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晶片、相關技術和製造設備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試圖加速本土半導體發展,中芯國際(SMIC)是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在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隨著美國拉攏日本、南韓、荷蘭等盟國,中芯也因此陷入苦戰。

美國晶片出口管制,限制中國先進半導體製程發展。(歐新社資料照)

中芯北京廠 延後2季量產

由於美國的出口管制,導致中企無法生產先進晶片,中芯因此加倍投入28奈米成熟製程,宣佈將在北京(京城)、上海(臨港)、深圳(深圳)、天津(西青)附近建4座新的28奈米晶圓廠,以滿足全球和當地對成熟製程產能的需求。

市場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分析師王端(Samuel Wang)預估,當這些工廠上線後,中芯的產量將增加2倍以上。中國各地的新晶圓廠正在大量增加,晶片供應大幅上升將對價格造成下行壓力。

到2022年底,中芯在深圳附近相對較小的晶圓廠啟動生產,上海廠完成建設,天津附近晶圓廠也開始動工。北京附近新廠雖然已開始試產,但該廠的量產將被延後。中芯近期表示,由於設備瓶頸導致的延遲,北京附近的京城廠量產將不得不延1、2季。

目前仍不清楚這是否是美國出口禁令造成的直接結果。根據美國規範,美國先進晶圓設備製造商必須獲得商務部給的出口許可,才能銷售用於製造14奈米/16奈米製程以上的設備,但外媒認為直接關係可能不大。

中芯為旗下超級工廠設定的目標之一,是盡可能的使用國產工具,這將有助於公司免於美國制裁的影響。華興證券(China Renaissance Securities)分析師預估,中芯可能有3到4成採用國內工具,由中微半導體(AMEC)、瀋陽芯源(Kingsemi)或北方華創(Naura)等中國公司製造。

先進節點被封鎖,中芯加倍投入成熟製程,新建4座28奈米晶圓廠。(歐新社資料照)

中國半導體設備廠 只能做到90奈米

美國禁令不斷擴大之下,加上近期日本、荷蘭加入限制晶片設備出口的行動,相關管制恐進一步擴大到成熟製程。儘管中國不斷撒錢投資相關產業,恐怕還是難追上外國封鎖的速度。

《路透》在去年12月的報導指出,中國政府已撥款1400億美元(約新台幣4.2兆)資金,其中可能包括購買國產晶片製造設備的補貼,這可能會使中國唯一的半導體曝光機製造商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SMEE)等供應商受惠。

但業界人士認為,光靠砸錢仍無法讓中國追上已經領先好幾代的西方競爭對手。產業人士和市場觀察人士指出,上海微電子和同行主要向中國本土晶片代工廠銷售,缺乏對台積電(2330)、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先進晶片製造廠的接觸,將使這些公司很難獨立解決工程問題,並提升價值。

據上海微電子1名前工程師表示,該公司最先進的產品能生產90奈米的晶片,儘管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大突破,但是相比產業龍頭荷商艾司摩爾(ASML)晚了20年之久。這名工程師指出,從那之後,公司沒有取得任何重大進展,部份原因是難以從外國採購設備,並補充,即使製造了這些機器,工程師也不知道要怎麼維修、保養。

中芯已完成7奈米製程研發,但經調查,幾乎複製台積電7奈米製程技術。
(彭博資料照)

偷台積電技術 開發出7奈米製程

除了極力發展成熟製程外,在先進製程方面,中芯已完成7奈米製程研發,外媒確認已有採用中芯7奈米技術的產品,距離現在市場量產最先進的3奈米產品落後2代,作為晶圓代工廠,次於台積電和三星。

業界多次傳出中芯7奈米有突破,研調機構則在去年揭露,中芯雖沒有公開7奈米製程進展,但該公司早在2021年7月,就開始將7奈米節點產品出貨給比特幣挖礦公司MinerVa。

加拿大產業研究公司TechInsights報告指出,中芯在沒有最先進西方設備和技術的情況下,僅耗時2年就取得這項關鍵技術突破。TechInsights也針對中芯生產的MinerVA比特幣挖礦處理晶片進行逆向工程,初步圖像顯示,幾乎複製台積電7奈米製程技術,報告中表示,「台積電7奈米與中芯7奈米之間的製程技術、設計與創新上有許多相似性」。

美中晶片大戰延燒下,2022年Q4中芯獲利雪崩式下跌。(路透資料照)

美晶片禁令 中芯Q4獲利雪崩

美國晶片禁令壓力下,中芯獲利也出現雪崩式下跌,中芯在2月公佈2022年業績,在美中晶片大戰延燒下,中芯Q4營收為16.21億美元(約新台幣495億),年增2.6%,但歸屬母公司淨利大減27.8%,至3.86億美元(約新台幣117.8億)。

以全年表現來看,2022中芯營收為72.73億美元(約新台幣2221.1億),年增33.6%,淨利18.18億美元(約新台幣555.2億),比前(2021)年成長6.8%。全年產能利用率有92%,但是以Q4單季來看的話,產能利用率僅79.5%

中芯聯合執行長趙海軍也在法說會上坦言,地緣政治變化,對半導體的全球化格局帶來深遠影響,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並預估,今年上半年產業週期仍在底部,外部不確定因素影響復雜,下半年能見度仍不高。

展望2023年,中芯看法也相當保守,預計Q1營收將減10到12%,毛利率將降至19到21%之間,低於市場預期的26到27%。

以台廠同期來看的話,晶圓代工成熟製程主要廠商聯電(2303)去年Q4合併營收678.4億元,年增14.8%,歸屬母公司淨利191億元,毛利率達到42.9%。如果純就毛利率比較,聯電是中芯的1倍。

聯電全年營收來到2787億元新高,年增30.8%,受到有利匯率、22/28奈米產品組合的擴充以及新增產能的推動,毛利率達45%,全年營業利益破新台幣1千億元大關,達1042.92億元,年增1.01倍,歸屬母公司淨利為871.98億元,年增56.3%,獲利與營收雙創歷史新高。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