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見圖)今天表示,在即將邁入第40個年頭的台灣創投產業,正蓄積著一股「再出發」的能量。(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今天表示,在即將邁入第40個年頭的台灣創投產業,正蓄積著一股「再出發」的能量,2023 年,台灣將進入一個「兵凶戰危,全球防護」的詭異情勢,這正是創投產業必須站出來,發揮扶持創新產業發展的優勢,為台灣建立護國群山而盡一份關鍵力量的時刻。
邱德成指出,在過去2年期間,創投公會的會員數有顯著的成長,已接近120家,據不完全統計,未加入創投公會的創投基金,接近60家, 如果再加上規模較小的天使型投資公司以及企業創投(CVC), 初估全國的創投基金總數,大概已經達到300家,超過2000年創投全盛時期的數量。
邱德成認為,在曙光乍現之前的黑暗中,仍有不少隱憂,目前金融機構的資金占創投會員資金來源的比重已超過 5成,這原本是好事一樁,但由於金融檢查過於嚴苛及繁瑣,導致金控型創投或保險資金參與的創投,在面對高風險的新創投資時明顯卻步,也造成整體創投在新創階段的投資,沒有交出好的成績單。
此外,邱也指出,為符合 IFRS 的規範,創投相關的投資事業,發生未實現的保 留盈餘也要課稅的窘境,或者針對尚在研發階段的高風險初創事業進行評價,造成基金投資的短期績效不佳,而令投資經理人減少投資新創事業,「這些小小的問題,卻大大的影響創投事業投資新創的決策」。
邱德成舉例,台灣保險業總資產可運用的總額高達30兆,但是,保險資金投資國內創投基金的金額,佔比僅 0.1%,相對於金額龐大的國外投資,保險資金投資國內創投,金額小、監理程序卻繁瑣,造成許多專業投資機構止步於保險資金面前,若設法讓保險公司,按其海外基金投資金額的 1%投資國內創投,「那可是每年好幾百億的資金,對推升國內新創投資的量能將是最大的助益。」
邱德成說,台灣產業發展的未來,必須仰賴創新科技的新創發展,「簡單說,我們不能只有護國神山,我們需要護國群山,甚至我們需要新創的螞蟻雄兵」,因此,改善台灣新創投資的生態系,全面協助新事業發展,是台灣產業持續讓全球願意守護台灣的關鍵。
創投公會今年將陸續向政府建言,排除新創投資的障礙,激勵資金投入新創事業,包括擴大現有天使個人投資抵減的範圍,從個人擴大到法人,從直接投資擴大到經由創投基金的間接投資也可適用,針對主要投資新創事業的創投重啟股東投資抵減,企業或企業創投併購經 審查通過的新創事業,適用研發投資抵減等。
另外,創投公會更呼籲,國發基金應增額投資創投基金,尤其是主要投資新創事業的創投基金,期盼金管會能「鼓勵」保險公司按其海外投資金額的 1%,投資於國內主要投資新創事業的創投基金,讓創投再次成為政府產業發展的政策工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