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處處長林百科(右)將「德商在台企業商業信心指數調查」遞交給經濟部長王美花(左)。(記者徐子苓攝)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德國經濟辦事處今天發布「德商在台企業商業信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德商將兩岸關係視為經營挑戰,但是台灣市場仍相當具吸引力,73%德商對2022的在台營運表現感到滿意,97%德商將續留台灣。
德經處處長林百科在「2023台灣經濟展望會」中表示,台德雙邊貿易額超過23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呼應了「德商在台企業商業信心指數調查」結果,有73%德商對2022的在台營運表現感到滿意,同樣創新高。
林百科指出,44%的德商表示,將在未來2年內投資台灣,這與過去5年的信心水準相當,員工及市場發展仍被視為德商投資重中之重。
然而與過去幾年相比,德商更不願進行計劃之外的投資,主因是市場預期低(44%)和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33%),尤其是後者,從2020年到2022年關注比例增加18個百分點。
在德商的經營挑戰方面,前3名依序是全球經濟成長(62%)、台灣經濟成長(61%)和兩岸關係(54%)。針對2022年兩岸關係緊張帶來的影響,四分之一(25%)企業表示,他們的供應鏈明顯受到牽連。
德商對台灣商業發展的市場期待也有所下降,39%受訪者預測營業額將減少,與去年(65%)相比大幅下降。儘管商業發展前景較不明朗,但台灣市場對德國企業來說仍然相當有吸引力,97%德商將續留台灣,不會將投資轉移到其他市場。
德商以台為亞洲據點 經長致謝
經濟部長王美花也受邀到場以英文致詞,對德商在中國和台灣的緊張情勢之中仍支持台灣表達感謝。
她說,昨天很榮幸能到德商默克集團在高雄的動土典禮,默克將在台投資新台幣170億元,這將有助台灣維持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領導地位。此外,德商在台也包含關鍵產業如電動車、再生能源等,例如汽車大廠奧迪就在台灣建立快速充電站,讓台灣成為亞洲市場中的重要展示區,顯示德商以台灣作為亞洲據點的長期承諾。
王美花表示,全球經濟正面臨巨大挑戰,俄烏戰爭擾亂供應鏈、全球通膨高漲和中國經濟放緩,衝擊歐盟、美國和中國等主要市場。然而,過去3年台灣展現了經濟韌性,持續努力創新,一旦全球經濟復甦,相信台灣會站在競爭中的有利位置。
王美花提到,內需方面,防疫措施逐步解封後,預期國內消費將會成長,公共建設支出、半導體產業投資上升,也會使得國內投資增加。她強調,台灣今年經濟將以溫和的模式繼續成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