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31省市全虧損 中國財長:中央不救,「誰家孩子誰抱」

2023/01/10 05:44

首次上稿 00:21
更新時間 05:44

中國31省市全虧損,中國財長表態,自己的債務自己還。(路透)中國31省市全虧損,中國財長表態,自己的債務自己還。(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中國財政部長劉昆近日受訪強調,對於地方政府債務,「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對於導致地方政府巨大隱形債務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他也說,「將進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預期」。中國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認為,中國目前最大危機不是經濟復甦或增長與否,而是「財政與銀行怎麼活下去」。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劉昆接受中國官媒央視專訪,強調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重要性。劉昆表示,堅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開「前門」、堵「後門」,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程曉農告訴RFA,2022年中國31個省市地方財政全面虧損,必須發債舉債,預期2023年不會比2022年好。

他說,地方政府借債手法就是把土地當作可賣出的資產,成立融資平台向銀行借錢,借來的是民衆的存款,等於把民衆存款馬上從融資平台畫進財政,填充當年的財政收入。

他指出,「最後造成地方財政把銀行存款搬家的方法,表面上好像財政帳目赤字稍微少一點,卻留下巨大的金融風險。因爲31省市都是赤字沒有能力還錢,最後賴在中央銀行頭上,等於中央銀行要發行貨幣,填補銀行被地方財政掏空的存款」。

他說,在自由國家,銀行是商業銀行,政府不能從銀行搬錢;但是在中國,銀行變成「官銀」,歸地方政府管,就能從銀行拿錢,問題是銀行不造錢,只能掏空存戶存款。中央政府的表態是誰借的債就自己還。

他說,地方政府也可以反過來施壓中央政府,「我沒錢躺平,如果逼得沒辦法,很多開支不做,例如教師薪水不發」,如此將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現在變成「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博弈」。

程曉農補充,直到2021年中央政府都是從有盈餘的省拿去補永遠財政虧損的中西部省份,2022年這條路走不通了,連最有錢的上海市政府也出現虧損赤字。「中央政府的意思是這些窟窿我不能再替你們還,否則明年窟窿更大,全部躺在我身上靠我餵奶,這樣中央政府會垮掉」。

他直言,中央繼續救助的結果最後不是高額通貨膨脹,就是銀行金融危機。未來即將接掌國務院的李強又是沒有經驗的官員,「今後3年中國經濟最大危機不是增長與否,而是財政和銀行怎麼活下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