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推動促參司表示,今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簽約件數114件、簽約金額268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 (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推動促參司表示,今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簽約成績亮眼,截至12月28日止,簽約件數114件、連續2年破百件,簽約金額268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其中,促參案簽約76件、552億元;其他法令簽約38件、2133億元,顯見在疫情逐漸解封後,民間投資量能愈顯充足。
各縣市中,今年以高雄市簽約金額671億元最多,躍居「招商王」寶座,主因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貿三都更案,投資金額達397億元,為今年第1大案;台北市549元億元居次,主因台北市北投區軟橋段91地號設定地上權案,投資金額309億元,為今年第2大案。各部會中,則以交通部簽約金額463億元最多,主因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設定地上權案,簽約金額高達273億元,為今年第3大案。
促參司表示,「促參法」修正案於今年12月2日三讀通過,12月21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促參2.0正式啟航,財政部積極辦理相關配套子法法制作業,目前財政部已陸續辦理配套法規的法制作業程序,包含促參法施行細則、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評估辦法、履約爭議三子法等,可望於2023年陸續定案並發布施行。
促參司說明,這次修法對國內公共建設發展有三大效益:第一,透過新增公共建設類別,擴大促參案源範疇;第二,引進國際常見的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機制,降低民間投資風險;第三,由財政部設置履約爭議調解會,可更有效且快速解決履約爭議。
另外,今年首次辦理的「促參業務考核」成績已經出爐,A組六都直轄市皆為優等,B組8縣市政府中則有宜蘭縣、新竹縣及苗栗縣為優等。財政部表示,明年將持續透過促參考核機制,表揚、督促主辦機關精進促參業務,以持續提升公共建設服務水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