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年面臨穩外貿的艱難挑戰。(路透)(記者魏國金攝)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17日演講指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加工貿易年增率僅1.3%,「這意味(從事外貿的)台港澳企業在大陸非常難,有台商企業表示他們的訂單損失了50%。把過去40年伴隨改革開放的台港澳企業留住的難度很大」。
張燕生17日在《財經》年會「2023:預測與戰略」上發表《全球經濟萎縮與中國經濟的前景》專題演講,當中他提到中國今年4月的外貿進出口增速為0.1%,11月也是0.1%,這表示「我們4月份曾到達谷底後,11月份再次回到谷底。因此,明年如何能夠實質上穩住外貿挑戰是很大的」。
他提到有3個因素值得關注,第一是加工貿易,有台商企業表示,今年前11個月,訂單損失了50%,這使得要把過去40年伴隨改革開放的台商留住有所困難。第二是,今年前11個月外企進出口增速僅0.1%,佔整體外貿比例33.1%,說明原本佔外貿半壁江山的外資已降至3分之1,如何穩外資也是重要工作。
第三是,製造業外資佔整體外資比重已降至19.4%,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佔比已下降至17.9%。張燕生說,「明年穩增長在於如何穩住外貿,穩住外資對我們是挑戰很大的」。
他也提到,疫情導致明年全球經濟增長萎縮,「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顯示,美國明年增長0.5%、歐元區是0.3%,中國是4.7%,「全球經濟明年將非常難,在這種情況下,明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脫鉤』、『斷鏈』的風險將上升」。
他說,在經濟萎縮與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的背景下,全球貿易投資減速,供應鏈將會重組,在實際層面上,跨國公司正在建構兩個平行的經濟和產業體系,一個是中國的,一個是中國以外的。
他指出,一些國家尋求用時間來瓦解中國供應鏈的根基,希望10年左右把全球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降低到40%以下,在此狀況下,中國應尋求科技、產業、金融「掛鉤不脫鉤、合作不對抗、開放不封閉」。美中兩大國也迫切需要一個管控區域風險的協議框架,管控雙方的分歧與風險,以最大限度降低全球供應鏈脫鉤、斷鏈的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