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限制對中國晶片出口,使得一些公司考慮將一些晶片製造從中國轉移到鄰國。(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限制對中國晶片出口,使得一些公司考慮將一些晶片製造從中國轉移到鄰國,其中越南和印度被專家視為具有較低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基地,儘管如此,專家表示,中國目前在晶片製造實力仍領先於其他新興市場。
《CNBC》報導,KPMG駐新加坡合夥人奎柏斯(Walter Kuijpers)透露,近期其客戶和潛在客戶向KPMG諮詢,有關在東南亞擴大晶片製造的比例,和疫情大流行前相比,多出了30%至40%。奎柏斯表示,企業看到了分散供應鏈風險的優勢,最近的地緣政治發展局勢,預計將加速這些早已實施的戰略。
關注半導體領域的德勤(Deloitte)執行董事尼古拉斯 (Jan Nicholas)表示,東南亞已成為希望遷出中國的業者自然選擇。報導稱,東南亞被視為比韓國、台灣等晶片製造大國更具吸引力,因為該地區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被認為是中立的。
不過專家也指出,即使如此,目前中國在晶片製造上的競爭力,仍領先該區域經濟體,中國不只是該行業主要參與者,也是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國,特別是在成熟製程上。包含非中國公司擁有的中國設施在內,中國估計是全世界第3大晶片生產國,占比高達16%,領先於美國,遜於韓國和台灣。
不過也有一些觀點懷疑,越南和印度是否能夠成為美國限制中國晶片的直接受益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國際關係研究員柳庸煜(Yongwook Ryu)表示,越南和印度在晶片製造能力上相比起來沒有優勢,能夠以具有競爭力價格生產優質晶片的國家或是企業,才可能取代中國或是中國晶片製造商,成為未來的主要贏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