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美國製造太沈重 工廠生存要很拚

2022/12/14 07:38

拜登積極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吸引外資進駐。(歐新社)

台積電AZ廠 成本比台灣高五成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近期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AZ廠),此時正值美中關係冷卻、兩岸局勢緊張之際,各種推測、輿論甚囂塵上,有部分聲音認為赴美設廠,形同護國神山出走,台海地緣風險恐因此升高。

不過,姑且將人才外移、掏空台灣、去台化等質疑聲浪先擱在一旁,近日《華爾街日報》披露,台積電向美國反應設廠成本過高、缺乏人力,皆突顯在美設廠之不易,究竟台積電在美國設廠是否利大於弊?透過這篇文章一同分析。

台積電赴美設廠挑戰多。圖為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彭博)

美國製造崛起?逆全球化成趨勢

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IA)數據,美國在半導體製造業的比重已從1990年的37%降至目前的12%,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全球晶片荒,深切讓美國意識到其製造業供應鏈有多脆弱,以及太過依賴亞洲半導體隱藏的危機。

對此,拜登推動晶片法案,提供逾500億美元(約台幣1.5兆)的獎勵制度,希望能將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半導體產業留在美國,事實上,前總統川普也曾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流,但「美國製造」可行嗎?眾所皆知,美國物價高、成本也相對高昂,對於製造業來說,壓低成本才能增加獲利,這也是為何許多企業過往優先選擇布局東南亞而非美國。

職場文化差異與薪水福利恐不利台積電徵才。(路透)

亞洲管理不適用美國 須用雙倍薪徵人

台積電面臨的挑戰恐怕不只昂貴的生產成本,為了解決缺工問題,除了將台灣工程師外派美國廠支援,還得祭出雙倍薪資在當地招募人才,即使順利徵才,職場文化差異可能也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若想將治理亞洲人的方式套用在美國人身上,恐怕不太容易。

2021年11月,一名來台受訓的美籍工程師在人力資源網爆料台積電的受訓內幕,包括工時太長,每日工作至少10小時起跳,實則可能超過12小時,除了加班還得輪值夜班、周末班及待命等;不只如此,日前有台灣工程師透露,即使從外派到美國廠工作,年薪有所提升,但待遇跟福利仍不比美籍員工。

即使台積電的薪資在台灣頗具吸引力,但對於美國人來說並非如此,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台積電美國工程師年薪平均約11.8萬美元(約台幣361萬),但仍低於英特爾工程師平均12.8萬美元(約台幣392萬)的年薪,其他企業給的薪資更高,因此,台積電想在疫後人力短缺的美國勞動市場中徵才,恐怕更不吃香。

美國星巴克工會11月發起罷工,要求調漲薪資、改善環境。(法新社)

美工會太強大 糾紛罷工不斷

談及缺工,自2021年起,罷工潮席捲美國,在本土企業勞動立緊縮之下,也讓工會握有更多談判籌碼,爭取更好的工資與福利,直到近期,美國鐵路、星巴克、《紐約時報》工會也接連發起罷工行動,均可見美國工會的勢力逐漸擴大。

然而,勞工意識抬頭恐怕不是資方所樂見的,為了平息勞工怒火,填補罷工者的空缺,資方勢必得端出優於以往的工作條件,才有機會留住員工,或在嚴重缺工的市場中補足所需勞動力,總結來看,台積電在美國設廠,人力成本的支出高於台灣應是無庸置疑的。

台積電布局海外,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仍有助益。(法新社)

台積電布局海外 分散風險廣納人才

雖然美國政府給予補助多少能緩解一些成本壓力,但長期下來「逆全球化」的趨勢將提高營運成本,為台積電帶來龐大的定價壓力,再者,生產成本增加,意味著終端產品未來可能會跟進調漲,且市場能否接受也是未知數。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指出,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遠比台灣高出50%,至今營運25年的台積電美國奧勒岡廠雖有獲利,但利潤仍比不上在台灣生產;也有高層坦言,台積電數10年來依賴台灣在地人才、東亞等地供應鏈所建立起的半導體生態圈恐怕難以在美國複製。

不可否認的,美國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與資源,台積電藉由在全球布局吸收國際人才,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絕對是一大助益,不過高昂的營運成本恐怕仍是最大的考驗。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在美設廠曾是惡夢,但相信這次會有更多準備。(彭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