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主計總處:每年均公布每戶財富 無關選舉

2022/11/16 13:43

行主計總處公布台灣每戶財富按購買力平價(PPP)換算高於美國,遭部分人士質疑。主計總處說明,每年均公布相關資料,無關選舉。(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台灣每戶財富按購買力平價(PPP)換算高於美國,引發部分人士質疑。主計總處說明,每年均公布國富統計,而「每戶財富(PPP)」為OECD美好生活指數(BLI)指標之一,國際比較按PPP折算,以衡量排除物價水準差異後的實質購買力,我國依相同原則計算結果,提供各界參考,無關選舉。

主計總處表示,根據「預算法」第29條規定,按年編布國富統計報告,統計我國各經濟部門所持有可評價的「金融性」(包括存款、有價證券等)與「非金融性」(包括房地產、車輛及其他非金融資產等)資產減負債的淨額。2020年底我國全體家庭部門國內金融性資產(不含人壽保險及退休準備)69.5兆元,其中現金及存款37.3兆元、有價證券(債券及股票等)及其他國內金融性資產32.3兆元,扣除國內金融性負債18.2兆元(其中貸款17.7兆元),國內金融性資產淨值51.3兆元,平均每戶575萬元,併計國外金融性資產淨值及非金融性資產淨值,平均每戶財富1263萬元。

主計總處指出,「每戶財富(PPP)」為OECD的BLI指標之一,國際比較依PPP折算,根據OECD今年中公布的BLI,每戶財富(PPP)為其衡量各國家庭部門所得與財富指標之一;國際比較時,OECD考量各國物價水準不同,不宜以市場匯率折算,而以民間消費PPP換算,以衡量排除物價水準差異後的實質購買力。

主計總處說明,OECD 定義「每戶財富」指平均每戶家庭持有的金融(不含就業相關退休年金)與非金融資產(包括主要住宅、其他房地產、車輛及其他非金融資產等)減負債之淨額,我國依上述定義,以國富統計相關資料及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的我國PPP計算。而OECD納入比較的41個國家中,部分資料來自調查,部分國家(丹麥、荷蘭及挪威等)與我國相近,以財稅及公務統計資料為主。

主計總處強調,每年均於國情統計通報專區刊載部分BLI指標最新統計,以及我國依相同原則計算結果,提供各界參考。例如,2021年公布「受僱者工時過長比率」、「全時受僱者平均年收入(PPP)」、「空氣污染」等,2022年公布「教育程度」、「每戶財富(PPP)」等指標,無關選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