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預估明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達5兆元新高(記者洪友芳攝)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今指出,預估2023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將站上5兆元大關的新里程碑,年增約6.1%,續創新高可期。2022全年臺灣半導體業總產值可望達到4.7兆元,年成長15.6%,遠高於全球半導體平均4%的成長水準。
針對全球半導體市場與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半導體研究部經理范哲豪今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總體受到通膨影響,衝擊終端電子產品市場消費動力,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3季全球PC出貨量總計6800萬台,比2021年第3季下降19.5%。
IDC最新預測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估將減少6.5%至12.7億支,主要受到通膨、地緣政治等影響,消費需求被大幅抑制。在終端電子產品市場低靡之際,Gartner最新全球半導體市場預估,2022年僅成長4.0%,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6180億美元。
范哲豪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位居全球第2名的地位,為全球市場供應最新進的半導體晶片,最先進的3奈米量產進度符合預期,具備良好良率,將在第4季正式量產,在高效能運算(HPC)和智慧手機應用的驅動下,預期2023年將平穩量產。
此外,臺灣IC設計業正投入開發更高效能的晶片設計,以最少功耗創造最大運算力;IC製造業持續推進更先進的製程節點,得以製造出更強大的運算晶片;IC封測業以高階異質整合技術,來製作出更小型的晶片,讓更多產品被加注了半導體晶片後變得更智慧化。預估2022全年臺灣半導體業總產值可達到4.7兆元,較2021年成長15.6%,遠高於全球半導體平均4%的成長水準。
范哲豪指出,展望臺灣半導體產業在2023年正式進入3奈米量產新世代,國內IC設計業持續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為全球市場設計出最具運算效能的晶片,同時,IC封測業為全球市場提供先進的異質整合封裝技術,為全球市場提供所需要的晶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測,2023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將站上5兆元的新里程碑。
在IC設計業產值,5G晶片、車用網路晶片等需求帶動之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表示,臺灣IC設計業產值在2021年正式突破兆元關卡,年產值達到1.21兆元的里程碑;預估2022年在上半年終端應用市場拉升動力的帶動之下,年產值可達到1.24兆元,年成長動能為1.8%;2023年預測臺灣IC設計業可再年度成長5.1%,推升年產值達到1.3兆元的新高記錄。
在IC製造產值,臺灣IC製造業年產值在2015年正式突破1兆元里程碑後,在我國IC製造技術領先全球的優勢下,帶動臺灣IC製造業將在2022年正式突破2兆元關卡,年產值達到2.56兆元里程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測2023年更將成長至2.75兆元新紀錄。儘管2023年面臨供應鏈庫存調整的動盪階段,但預期在未來 5G、AIoT和電動車等應用的普及,半導體含量提升,長期仍將帶動整體市場的成長動能。
預期在全球先進製程晶圓廠朝向歐美佈局的同時,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期專業封測廠也會至歐美進行全球化佈局,預估2022年台灣專業封測代工產值達7010億元,年成長9.8%,預測2023年臺灣IC封測產業產值達7330億元,年成長4.6%。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