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歐盟供應鏈法草案 學者:企業應努力做好ESG

2022/10/28 19:21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陳麗娟表示,台灣企業應心平氣和地從ESG的三大面向做檢查,並尋找第三方獨立的認證機構。(線上直播截圖)

〔記者黃梓勛/台北報導〕面對歐盟的供應鏈法草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陳麗娟表示,台灣企業應心平氣和地從ESG的3大面向做檢查,並尋找第三方獨立的認證機構,例如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德國的萊因認證公司等,藉由有公信力的認證機構,協助台灣企業告訴歐洲的客戶,我們有符合ESG規範。

中技社今舉行「歐洲綠色政綱如何帶動企業轉型綠色供應鏈」線上研習會,陳麗娟表示,歐盟供應鏈法還在立法階段,比較偏向人權與環境責任,至於第三國設立的產業要不要適用,則要看在歐盟營業額有無超過1.5億歐元。她還說,該法條規定企業應有人權策略原則聲明,讓員工得到充分休息,維護員工權益,並且建置申訴機制,讓員工可以針對不合理的事情做申訴。

針對中小企業,陳麗娟表示,因為中小企業的人力與組織架構比較不足,政府以及產業工會應協助企業將相關歐盟、美國、日本等重要的貿易市場守則翻譯出來,讓業者知道如何遵循,可能會比補助來的快,對業者的幫助更大。

陳麗娟表示,歐盟的碳排放交易制度(ETS)目的在協助歐盟於2020年以前達到京都議定書的探減排承諾,即降低20%的溫室氣體排放到1990年的碳排放水準,但ETS由於只針對在歐盟生產製造的高碳排產品,所以許多企業就會採取外移到其他環境法規較寬鬆的國家進行生產製造,形成「碳洩漏」的問題,因此才會出現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BAM主要針對進口到歐盟的貨品收取一個碳定價(Carbon Pricing),試圖促使歐盟的貿易夥伴採取更嚴格的氣候行動。

陳麗娟表示,這些法律並不可怕,是市場進入的最低要件,當廠商想要賣東西到歐盟去,就必須先弄清楚這些規定,再對症下藥比較快,就算目前還沒有達到歐盟的這些規定,也可以要求對方給自己一段時間慢慢改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