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市場不確定性 K-POP正減少對中依賴

2022/10/25 14:58

K-POP粉絲的年度盛事MAMA於2012年至2016年都在香港舉辦,今年則移師日本。(資料照,美聯社)K-POP粉絲的年度盛事MAMA於2012年至2016年都在香港舉辦,今年則移師日本。(資料照,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韓流K-POP席捲全球,而從2010年代開始,K-POP團體內有大中華區(包括中國、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成員已經成為顯學,公司希望透過這些成員來吸引該地區的粉絲,不過隨著K-POP逐漸擴張到全世界,加上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韓國主要和中型的娛樂公司正在切斷和中國的連繫,減少來自大中華區成員的數量,或是減少該地區的一些業務。

《韓國時報》報導,業內人士表示,香港在過去扮演著娛樂中心的角色,常舉辦K-POP演唱會來吸引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可是由於中國市場的不可預測性,以及嚴格的防疫政策,許多韓國公司把業務撤出香港。

業內人士補充,香港最大的表演場館只能容納14000人,由於規模小,本來就不是有利可圖的市場,現在隨著邀請藝人的成本上升,利潤率越來越低,正失去關鍵地位。像是K-POP粉絲的年度盛事MAMA,2012年至2016年都在香港舉行,2017年到2018年則是部分獎項在香港,今年則是移師到日本舉辦。

分析也發現,韓國娛樂公司也越來越少招募來自大中華區的成員,2012年至2017年出道的三代團31%有大中華區成員,但2018年至今出道的四代團,這比例已下降到14%,以成員數量來看,三代團238名成員有27人來自大中華區,四代團191名只有5人。而在中國2016年因薩德爭議祭出「限韓令」後,大中華區專輯銷售佔海外整體銷售比例也持續下降,2017年還有36.1%,2020年只剩12.6%。

專家指出,娛樂公司正在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特別是在中國政治不確定性,以及K-POP正在向其他國家擴張的背景下。專家也表示,這和中國的政治局勢有關,若團體內有大中華區成員的話,會給公司帶來政治風險,而且隨著來自歐美的銷售額增長,這些公司不需要太過依賴中國市場,這些韓國娛樂公司的戰略也轉向,變成在當地直接推出都是當地成員的團體,這些團體內沒有韓國人成員,像是WayV、Niziu及NCT Hollywood都是例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