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媒:以前無法的想像 出口禁令讓中國晶片業跛腳

2022/10/12 15:27

美國對北京發動與半導體技術相關、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出口管制。(路透資料照)美國對北京發動與半導體技術相關、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出口管制。(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美國對北京發動與半導體技術相關、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出口管制後,中國發展國內晶片產業的雄心,可能變得更加困難,而且須付出昂貴的代價。

CNBC報導,美國「以前無法的想像」的晶片出口限制,將讓中國的半導體野心跛腳。未來創新中心諮詢公司(Center for Innovating the Future)的聯合創辦人Abishur Prakash表示,「事情發展已經無法回到過去了」,「隨著最近美國的禁令行動,美中之間的鴻溝已經擴大到了不歸路」。

美國的新管制主要特點包括,公司需獲得許可證才能向中國出口用於人工智慧應用的高性能晶片;即使是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使用美國工具和軟體相關的外國製造晶片,也需要獲得許可證才能出口到中國。另外,美國公司將嚴格限制向製造特定精密晶片的中國公司出口設備。

對於中國發展半導體業而言,衝擊更是強大。因為其他國家面臨不得向中國運送設備的壓力。例如,根據最新規定,如果供應中國的代工廠正生產某些晶片,公司將需要取得美國同意向中國代工廠運送機器的許可證。

中國發展晶片成本將更高、可靠性降低

雖然中國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表示正生產7奈米晶片,但規模並不大,若要大規模生產這種複雜的晶片,期望讓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中芯國際和其他中國代工廠將需要獲得ASML提供曝光機等特定套件。荷蘭ASML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製造這種關鍵機器的公司。如果ASML受到美國的出口限制或壓力,不向中國公司出售,這就可能阻礙中國晶片製造商的發展。

分析家表示,即使中國不靠ASML的機器,也能夠製造晶片,但產量會低得多,這意味著付出的成本將更高,產量的可靠性更低。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將不得不依賴低階的國內替代設計,他們通常從美國和日本公司那裡獲得。

此外,華府的最新規定還要求任何美國公民如果想支持在某些中國製造工廠開發或生產半導體,都必須獲得許可證,這有效地切斷了美國人才到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關鍵管道。

管制層面廣泛 台韓大廠衝擊擴大

美國的出口管制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為觸及半導體供應鏈的許多部分,甚至是不直接設在美國、或不受美國公司控制公司也都受到牽連。主因歸結於晶片供應鏈的全球化性質,以及當前晶片製造權力和專業知識都由極少數公司控制。

台灣和南韓約佔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80%,因此受到美國管制新令的影響也最大,例如,台積電製造的先進晶片不太可能在此過程中不使用到美國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因此也將適用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

華府曾在川普政府時主導美中科技緊張局勢,對華為上使用過所謂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根據這些規定,華為無法使用台積電生產的最先進的晶片,如今拜登總統將此禁令廣泛擴大,影響的層面和受波及的廠商也更多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