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俄烏戰教訓!經濟學人:威懾中國 硬實力、重型武器是王道

2022/08/26 15:38

經濟學人認為,單以經濟制裁無法嚇阻中國犯台野心,必須融合軍事、技術和金融等因素,才能對付專制政權。(彭博,本報合成)經濟學人認為,單以經濟制裁無法嚇阻中國犯台野心,必須融合軍事、技術和金融等因素,才能對付專制政權。(彭博,本報合成)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180天,這期間西方國家對俄進行多項經濟制裁,經濟學人認為,這場經濟戰有許多破口,佔世界GDP 40% 的 100 多個國家,並未對俄實施能源禁運,這個教訓提醒歐美及台灣,莫以為經濟制裁可嚇阻中國犯台野心,僅以半導體實力或將其隔絕在美元支付系統之外,不足以威懾侵略者,必須融合軍事、技術和金融等因素,唯有硬實力、重型武器才是王道。現階段美國正在減少對中國技術依賴,並敦促台灣改善軍事防禦,就是這個道理。

俄烏戰事發展至今已180多天,《經濟學人》以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所發起的經濟制裁進行解析,文中指出,自 2 月24日以來,美國、歐洲及其盟友對數以千計的俄羅斯公司和個人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禁令。俄羅斯 5800 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一半被凍結,其大部分銀行都與全球支付系統隔絕。美國也不再購買俄羅斯石油,歐洲禁運將於明年2月全面生效,俄企還被禁止從西方國家採購發動機及晶片等等。

這些制裁措施有其戰略目的,至少短期目標可誘發俄羅斯流動性和國際收支危機,從而改變克里姆林宮持續發動戰爭的動機。長遠來看,旨在削弱俄羅斯的生產能力和技術進展,這樣,若普廷還想入侵另一個國家,手頭的資源就會減少,當然也有警告「其他國家」發動戰爭的後果。

迄今制裁成效如何?文章認為,在3到5年的時間裡,俄羅斯將與西方市場隔絕,重創俄國經濟。到 2025 年,俄國5分之1的民用飛機可能因缺少零件停飛,電信網路升級亦將推遲,消費者買不到西方品牌。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失去最有才華的公民。IMF估計,俄羅斯今年的GDP至少萎縮 6%。

不過,經歷大危機之後,俄羅斯的金融體系已經穩定下來,正從中國等國家進口產品,尋找新的供應商。事實證明,經濟制裁武器有其缺陷。一是時間滯後,阻止俄國獲取西方技術需要數年時間,而獨裁國家善於吸收禁運的最初打擊,然後反擊。

其中,最大制裁破口是,佔世界GDP 40% 的 100 多個國家,沒有對俄實施全部或部分能源禁運,俄油大舉流向亞洲,杜拜充斥著俄羅斯現金,阿聯酋航空和其他航空公司每天有7個航班飛往莫斯科。

歐美對俄羅斯發起經濟制裁,中國是大破口,不斷協助俄羅斯。(美聯社、法新社,本報合成)歐美對俄羅斯發起經濟制裁,中國是大破口,不斷協助俄羅斯。(美聯社、法新社,本報合成)

因此,歐美國家應該放棄幻想,單以經濟制裁並不足以嚇阻中國這個更大的專制國家。為了阻止或懲罰中國武力犯台,西方可以奪取中國 3 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並切斷其銀行業務。但是,與俄羅斯一樣,中國經濟不太可能全面崩潰,北京可能採取報復措施,比如讓西方缺乏電子產品、電池和藥品,藉此引發混亂。更甚者,鑑於很多國家經濟依賴中國,而不是美國,實施全球禁運將比俄羅斯更艱難。

文章直指,西方國家從俄羅斯及烏克蘭所得到教訓是,對抗侵略性的獨裁政權,需要採取全方位行動,硬實力不可少,這就是重型武器正湧入烏克蘭,北約加強歐洲與俄羅斯的邊界防禦,而歐洲加緊確保新的天然氣來源,並加速轉化清潔能源的原因。與此同時,美國正降低對中國技術的依賴,並敦促台灣改善軍事防禦。

文章總結,烏克蘭戰爭標誌著 21 世紀衝突的新時代,僅依靠美元和半導體制裁,不足以對抗侵略者,必須融合軍事、技術和金融等因素,才能對付中俄之流的專制政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