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亞太區企業金融事業群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總經理張聖心表示,2021年是花旗台灣企業暨機構金融業務相當強勁的一年,無論在固定收益、外匯交易、股票資本市場、債券資本市場、併購或是策略性的事件驅動型交易市場(strategic event driven markets)上,都有活躍的表現。(圖片由業者提供)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亞元雜誌》近日公佈2022台灣「最佳投資銀行」,由花旗獲得台灣「最佳投資銀行」榮耀。無獨有偶,花旗日前亦得到權威財經雜誌《金融亞洲雜誌》(FinanceAsia)2022年「最佳國際銀行」與「最佳國際投資銀行」兩項大獎;這也是花旗銀行連續第26年榮獲《金融亞洲雜誌》「最佳國際銀行」大獎,連續兩年奪下「最佳國際投資銀行」殊榮。
《亞元雜誌》(Asiamoney)評選花旗為台灣「最佳投資銀行」。根據《亞元雜誌》評論指出,「花旗在台灣是客戶在尋求股票資本市場(ECM)、債券資本市場(DCM)或併購諮詢時的首選,這讓花旗被《亞元雜誌》評選為2022台灣最佳投資銀行大獎。」(註1)《金融亞洲雜誌》於五月底亦再度將台灣「最佳國際投資銀行」頒給花旗銀行;這也是花旗銀行連續兩年奪下「最佳國際投資銀行」殊榮。
花旗亞太區企業金融事業群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總經理張聖心表示:「2021年是花旗台灣企業暨機構金融業務相當強勁的一年,無論在固定收益、外匯交易、股票資本市場、債券資本市場、併購或是策略性的事件驅動型交易市場(strategic event driven markets)上,都有活躍的表現。」
她進一步指出;「在疫情期間,花旗的投資銀行業務維持強勁的動能。藉由花旗無遠弗屆的全球網絡及資源,為台灣企業客戶佈局全球,提供他們策略性的財務建議,並協助客戶從台灣及全球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其中不乏大型指標企業。」根據Dealogic資料顯示,於2021年四月至2022年三月間、在台灣的外商投資銀行排名中,花旗為股票資本市場(ECM)、債券資本市場(DCM)及併購(M&A)唯一三項業務排名皆名列前茅的金融機構。(註2)
不僅投資銀行業務表現亮眼,花旗的整體表現亦獲《金融亞洲雜誌》連續26年評選為台灣「最佳國際銀行」的肯定。花旗(台灣)銀行2021年稅前盈餘達新台幣 62 億元,是台灣獲利最佳的國際性銀行。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花旗於2021年持續聚焦企業客戶,幫助台灣企業客戶分散佈局,拓展業務版圖,以面對供應鏈斷鏈帶來的衝擊;也持續透過提供數位化金融解決方案,加速企業數位轉型,協助客戶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快速發展,滿足客戶金融需求。此外,證券服務業務仍維持市場領先地位,為台灣第一大保管銀行。雖然因應集團策略,花旗將台灣消費金融業務出售予星展銀行,但花旗保持韌性及敏捷性,採行高標準的風險控管及公司治理拓展業務,持續服務客戶。」
此外, 針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莫兆鴻進一步指出,花旗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並藉由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協助企業加速轉型低碳經濟。在台灣,花旗積極實踐永續金融,內部制定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政策,確保貸款授信的金額,運用於環境保護、永續經營的範疇。除自發性編制經第三方驗證的ESG報告書外,花旗台灣成立ESG專案小組,進一步將ESG融入公司策略發展、業務及營運中;同時串聯員工、社區、非營利組織等團體,在低碳永續、性別平等、青年就業及食物安全等重要議題,積極倡議、支持,為推動台灣社會的進步與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除了甫得到《金融亞洲雜誌》及《亞元雜誌》殊榮外;花旗2021年亦獲得眾多國內外專業評選機構肯定。去年底連續 19年蟬聯《財資雜誌》Triple A台灣「最佳國際銀行」榮耀,並再次被評選為台灣「最佳企業金融與機構法人」與「最佳併購銀行」。在社會企業責任上,2021年亦獲《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及《卓越雜誌》「最佳企業社會責任獎」的肯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