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期中報告,呼籲恢復央行獨立性(記者陳梅英攝)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研院今日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期中報告,針對央行貨幣與匯率政策、金融監理以及資本市場3大議題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在央行貨幣與匯率政策上,台大經濟系教授特聘教授也是中研院新科院士李怡庭認為,央行在獨立性、透明性以及可究責性上,仍有很大改善空間,她建議政府應該重新審視央行定位,不應將其視為一般國營事業,應使央行具備獨立的預算權,避免盈餘繳庫的績效壓力。
中研院院士王平指出,「1979年之後把央行從隸屬於總統府放到行政院底下就是一個錯誤」。儘管
台灣央行過去在前總裁彭淮南以及現任總裁楊金龍堅持下,保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此為「人治」不是「法治」,我們希望看到的還是一個系統的獨立,不受政治干擾。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教授陳明郎認為,央行最麻煩之處在於「他是賺錢機構」,央行被視同國營事業,被要求每年都要進行鉅額的盈餘繳庫,削弱他的獨立性。
此外,李怡庭建議央行應公布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並提出清晰且具有嚴謹分析為基礎的貨幣政策框架。目前全球包含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已有43個國家都會公布外匯干預月資料或季資料。
王平並拋出主權基金議題,他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台灣是否需要主權基金可以進一步討論,完全避而不談不是好現象。他建議央行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經驗,在維持貨幣穩定的同時,也將大量外匯儲佈投入主權財富基金,在具備透明度和可究責性下,可帶動產業發展現代化,並創造就業和提升薪資收入。
在金融監理上,王平認為可參考美國作法,對大銀行做安全危機測試,畢竟過去導致金融危機多是大銀行先出事。
中研院在白皮書初稿中指出,目前台灣金融穩定的監理由金管會及央行共同負擔,但是權責並未能明確劃分,缺乏常設協調機制,對未來系統性金融危機做事前防範。為金融監理及金融穩定機制的優化,應重新定位個體審慎監理及總體慎慎監理主管機關及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
另,從大數據觀點,中研院亦建議盡快修訂個資法以便建立完整的可攜資料權,建構更完備的數據中心,以整合及配對對跨產業、跨部門、及跨國的生產商、代理商。
王平指出,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是由中研院主導,並多位產學人士共同研究及撰寫出這份期中報告,今日並邀請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ame B . Bullard 以及台灣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與會發表主題演講,這次的美台央行高層對話「恐怕是史無前例」,會中提出非常多建議,中研院將在修正完成後,於8月8日對外提出完整白皮書,並報呈總統府與行政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