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企業佔台灣研發支出的比重超過8成,這是台灣電子業在全球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原因。 (路透)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企業佔台灣研發支出的比重超過8成,這是台灣電子業在全球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原因。
JST是在6月下旬發表這項研究,該研究檢視了蔡英文總統領導下台灣的創新和研發趨勢,結果顯示整體發展有進步。
研究發現,在2020年台灣研發支出7187億元台幣中,企業佔82.5%,高於美國、中國和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約70%;而在這些企業的研發支出中,76.7%與電子和電腦等電子零件有關,台積電和鴻海等大公司是企業研發的主要推手。
研究還發現,台灣在包括專利權在內的科技貿易逆差近年來已有所改善,淨技術進口從2015年的1600億元台幣降至2017年的788億台幣,此後一直呈現下降趨勢;電子零件和電腦相關進口額下降得最明顯,尤其是從美國的進口 。
進行這項研究的野村台灣總研分析師Yoshikuni Tazaki表示:「台灣製造業的技術提升,因此向美國企業支付的權利金減少。」
但這項研究也提出台灣1個長期隱憂:作為未來科學發展的基礎研究顯然不足。研究指出,台灣 2020 年的研發支出中,只有7%用於基礎研究,雖然高於中國的5% ,但遠低於美、日和歐洲等工業化國家的20%左右。蔡政府2016年上任時,曾設下基礎研究支出占整體10%的目標。
Tazaki指出:「這個數字顯示,台灣把立即可見的利益擺在優先地位,但對於保持中長期國際競爭力來說,卻是令人擔憂的數字。」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