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逢低抄底? 德分析師:中國科技股還會再跌

2022/04/24 16:18

德國中央合作銀行(DZ Bank)分析師穆埃勒(Manuel Muehl)再度警告,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上不確定的監管環境嚇跑全球投資人,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股恐有再下探之虞。 (美聯社)(記者盧永山攝)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年僅30歲的德國中央合作銀行(DZ Bank)分析師穆埃勒(Manuel Muehl)去年夏天獨排眾議,呼籲投資人出售中國科技股,在歷經9個月中國科技股市值蒸發約1兆美元之後,他再度警告,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上不確定的監管環境嚇跑全球投資人,中國科技股恐有再下探之虞。

 穆埃勒是彭博追蹤的逾70個分析師中,於去年7月發布報告看衰中國科技股前景的第1人,過去12個月他對中國科技股首飾的預測,一直比所有同業更準,自他發布告告以來,美國上市的京東和阿里巴巴股價分別重挫30%和58%。

 穆埃勒舉北京當局對科技產業持續進行的監管打壓為例指出:「我們看到所有懸而未決的風險,並感覺市場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人知道中國股市目前真正的風險溢價是什麼,因為市場仍處在尋價過程。」

 中國嚴格遵守清零政策,加上該國經濟前景惡化,都加強了穆埃勒的看法。他說:「中國的宏觀情勢嚴峻,房地產部門有巨大的問題,許多大城市已被完全封鎖,這些情況都傷害消費者信心。」

 恆生中國科技指數自2021年2月創下高峰後迄今回跌逾60%,主要因為北京當局監管打壓補教、線上遊戲等民營企業。自穆埃勒去年7月發布報告以來,中國科技股所出現的持續賣壓,已導致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市值蒸發約1兆美元,並使部分基金經理人質疑,中國科技股是否還能投資。

 儘管中國決策人士3月表示,將結束對科技股的監管打壓,並穩定資本市場,使得中國科技股出現反彈,但穆埃勒仍不看好中國科技股前景,認為由於美中對上市中概股審計文件的監管權仍出現不一致,中概股可能被美國交易所下市,仍是個實際的風險。

 穆埃勒也認為,中國科技股的基本面在接下來幾季沒有轉好的希望,主要因為中國延長封鎖措施,加上宏觀環境嚴峻,使阿里巴巴和騰訊將公布有史以來增速最低的季度營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