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WSJ:中國經濟放緩有助全球通膨減壓

2022/02/08 06:33

首次上稿 02-07 23:12<br>更新時間 02-08 06:33

中國經濟放緩意謂少了一個通膨來源。(法新社)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放緩恐在未來幾年衝擊一些跨國企業與大宗商品生產商,對全球經濟從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中復甦投下陰影,但經濟學家認為,潛在好處可能是降低全球通膨壓力。

報導說,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中國經濟成長4.8%、2023為5.2%,該數據遠低於2014至2019約8%的年增率,也低於中國人民銀行宣稱的,至2025年的5年間,年增率達5.1%至5.7%。不過,中國經濟放緩的衝擊將被美國高於平均的增長所抵銷,刺激措施以及強勁的消費支出已推動美國經濟強力復甦。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前亞洲經濟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指出,中國經濟放緩可能對大宗商品生產者,特別是依賴中國需求的新興市場造成最大衝擊。比如,因對中國需求的疑慮,鐵礦石價格自去年7月以來已暴跌逾50%;中國主要從澳洲與巴西進口鐵礦石,而中國生產的鋼鐵佔全球逾半。

凱投宏觀(Oxford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也指出,基於美國當前的經濟實力,中國經濟放緩對美國整體增長的影響有限,但確實將降低依賴中國市場的美企營收。

寶僑公司(Procter & Gamble)高層表示,過去4、5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快速成長,但去年第4季轉為持平。生產過濾系統的唐納森公司(Donaldson)執行長卡本特(Tod Carpenter)說,在美國工業與引擎相關業務的帶動下,看到「非常強勁的新訂單活動」,但中國是「唯一疲軟的地方」。

歐洲也感受到中國的放緩。德國福斯汽車表示,去年第4季,其在中國的銷售較2020年同期銳減37%,而在北美的業績較佳。去年第4季德國整體經濟大幅放緩,經濟學家認為部份原因是被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疲軟拖累。

分析師指出,中國的放緩意謂減少1個通膨的來源。如果中國的經濟暢旺,將使已無法滿足西方半導體與其他商品需求的全球供應鏈更加緊繃,進而使物價飆漲更高,匯豐(HSBC)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說:「中國的放緩將移除一些(通膨)壓力」。

報導說,不過中國在抑制通膨的作用並不確定,如果Omicron變種病毒進一步擴散,導致中國實施更多封鎖措施,恐推升中國出口價格。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若供應問題導致中國出口價格上漲10%,將降低全球GDP增長0.7個百分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